時間:2025-06-25 13:45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利用國家海洋日,95110海上報警平臺開通五周年等時機,聯合相關部門深入開展普法宣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法治意識與參與度。去年,各級海警機構接群眾舉報海洋環保類警情160余起,同比增加了21.8%。
三是注重科技賦能執法實踐,推動海上執法效能提檔升級。
面對海洋綜合治理復雜度、風險度持續提升新挑戰,堅持把科技賦能作為破題關鍵,著力推動科技力量培育運用,促進海上執法模式的轉型升級。全面推開海上衛片執法,定期推送衛星遙感疑點疑區,加快推進航空力量運用,利用直升機、中空長航式無人機等開展執法飛行190余航次,發現問題線索160余條,海陸空天立體監管模式初見成效。上海海警局融合運用傾廢船舶監管、海域智能監控等平臺,對轄區內的傾廢船舶以及海纜保護區內的航行船舶實施動態監管。廣東海警局推廣便攜式海洋資源環境執法終端應用試點,山東海警局探索構建“行動控制、態勢感知、信息交互”人機協同模式,利用無人機開展精準巡查,海域海島和海洋傾廢執法效率不斷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美麗海灣建設的重要一年,中國海警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聚焦美麗中國建設,持續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執法力量投入,不斷提升科技管海水平,有效防控海洋環保安全風險隱患,推動海洋生態環境持續穩定改善,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謝謝大家。
持續深入做好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工作(答問一)
南方周末記者:去年6月生態環境部聯合多個部門印發方案,在全國65個海灣開啟為期三年的拉網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動,請問這項行動開展的情況如何?下一步在海洋垃圾治理方面還有哪些舉措,謝謝。
張志鋒:感謝您的提問。海洋垃圾特別是塑料垃圾污染不僅影響老百姓的親海體驗,也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威脅海洋生物多樣性。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就是“終結塑料污染”。
去年6月,生態環境部聯合多部門印發行動方案以來,各沿海城市以65個毗鄰城市建成區的海灣為重點對象,持續開展海洋垃圾清理行動。無人機航拍結果顯示:相關海灣岸灘垃圾的平均蓋度從去年夏季的5.14‰下降為今年春季的1.25‰,總體降幅達到75.6%。沿海各地一年來的海洋垃圾治理工作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治管協作機制不斷健全。沿海各地通過部門協同、區域聯動、多方參與的治管協作,實現海洋垃圾清理工作的常態長效。江蘇省啟東市相關部門和協會共同簽訂“垃圾不入海”行動的多元共治協議,從源頭抓好海洋垃圾治理工作。福建省廈門和漳州兩市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共同加強廈門灣及九龍江入海口的漂浮垃圾清理。全國65個海灣中,去年無人機航拍發現了157個海洋垃圾集中分布岸段,總長度達到126公里左右,到今年春季,這些岸段均已基本完成存量垃圾的清理工作。
二是回收利用模式不斷創新。大家都比較熟悉浙江臺州的“藍色循環”模式。去年以來,浙江省組織相關地市縣區和優勢企業,進一步建優建強“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品牌,浙江全省已建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點36個,實現沿海地市縣區全覆蓋,累計回收利用海洋塑料廢棄物5.08萬噸。上海、江蘇、山東、海南等其他沿海省份結合本地實際,借鑒浙江經驗,建立各具特色的海洋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模式,推動資源節約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把海洋塑料回收利用納入綠色金融支持項目清單。這些都為海洋垃圾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提升了綜合效益。
三是公眾參與渠道不斷拓展。沿海各地和社團組織結合實際常態化開展各類公益凈灘活動。天津市定期組織企事業單位和中小學生開展“美麗海灣 我在行動”凈灘活動,中華環保聯合會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共筑美麗海灣 守護藍色家園”的海洋凈灘活動,山東威海華益公益服務中心發起“每日凈灘5分鐘”海洋保護項目,推動公益凈灘活動的社會參與面更廣、更為常態化。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充分認識到海洋垃圾治理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反復性,一些地區海洋垃圾治理的常態化機制還不健全。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海地方,繼續深入做好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工作,同時指導督促各地著重在常態長效機制上下功夫,不斷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治理與監管責任機制和組織實施體系,引導支持海洋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變廢為寶”,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碧海藍天、潔凈沙灘。
謝謝!
全國已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萬余個(答問二)
中國青年報記者:我們注意到《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求到2025年底前完成近岸海域范圍內所有入海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重點海灣入海排污口整治。請問,目前這項工作的進展怎么樣?之后還將開展哪些重點工作?謝謝。
張志鋒:謝謝您的提問。
加強入海排污口的治理監管,對于從源頭上減輕沿海地區污染物排海壓力、推進美麗海灣建設、保障海洋生態環境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以來,我們加強統籌謀劃和系統部署,指導督促沿海各地持續推進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
一是全面建章立制,明確監管要求。去年10月我部印發了《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入海排污口設置、備案、監測、執法檢查、信息管理和信息公開等各環節的監管要求,并配套編制印發了入海排污口設置論證導則、水質熒光指紋溯源方法、入海排污口監測方法等一系列的技術方法標準,指導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及相關責任主體規范化開展入海排污口的設置、溯源整治、監測監管工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