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2025年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

時間:2025-04-10 13:50

來源: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4月7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印發《2025年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詳情如下:

2025年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

2025年廣州市生態環境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舉措,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服務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按照市委提出的“拼經濟、保安全,辦全運、提品質”工作主線要求和市政府的工作安排,以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為統領,以守牢生態安全底線為基本,以提升環境品質為目標,以深化體制改革為動力,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努力在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上取得新突破。

——環境空氣質量方面。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AQI達標率)達到91%,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23.1微克/立方米以下,重污染天數比率0.0%。

——水生態環境方面。全市地表水優良斷面比例穩定達到80%以上,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方面。力爭全市近岸海域無機氮濃度達到省年度考核要求(1.43毫克/升),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

——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環境區域點位(6個)中Ⅳ類及以上點位數不少于5個、飲用水源點位(1個)達到Ⅳ類并力爭達到或優于Ⅲ類、污染風險監控點位(2個)達到Ⅳ類。

——聲環境質量方面。完成省下達我市目標。

——污染減排方面。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一、奮勇爭先,全面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

(一)健全美麗廣州推進落實機制。研究編制推動美麗廣州建設規劃綱要,系統設計美麗廣州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表,推進“美麗廣州+美麗區縣+美麗單元+美麗細胞+美麗工程”立體建設模式。推廣區域性環保建設項目金融支持模式,服務推動更多項目落地實施。圍繞美麗廣州建設目標,組織編制“十五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專項規劃。

(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推進落實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方案各項工作,支持南沙深化生態環境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助力美麗南沙建設。編制印發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小組2025年工作計劃,扎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省、市各項要點任務落地落實。強化穗港澳三地環境保護工作交流與合作。

(三)推進城鄉全域美麗建設。開展廣州市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美麗鄉村優秀案例征集工作,鼓勵鄉村積極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美其美發展之路。全面打造廣州市“美麗河湖”精品體系,在第十五屆全運會前建成100個市級美麗河湖。探索開展寧靜小區建設工作。

(四)打造綠色低碳美麗全運。開展美麗全運7大專項行動。打造首屆碳中和全運會。建設全運會生態環境保障指揮平臺。落細落實第十五屆全運會生態環境保障措施,對重點場館周邊污染源開展排查整治。開展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建設,探索大型賽事環境健康管理路徑。加強宣傳推廣,打造具有廣州特色亮點的賽事示范經驗。

二、攻堅克難,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五)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加快推進含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源頭替代,實施涉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分級管控和低效失效治理設施升級改造,推進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深化移動源污染防治,開展柴油貨車道路抽檢、重點用車大戶入戶檢查和黑煙車遙感監測,推進國Ⅲ柴油貨車淘汰,加強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開展使用環節油品質量檢查。優化揚塵、餐飲等面源精細化管理,依法推進中大型餐飲企業在線監控聯網。強化空氣質量會商和專家研判,加強大氣環境監測預警能力,做好區域聯防聯控。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的環境管理。完善噪聲污染防治責任體系,印發實施聲環境功能區區劃,推動改善聲環境質量。

(六)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鞏固提升考核斷面全面達標成效,督促重點區域一級支流水環境綜合整治。推進排水單元達標改造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推動“散亂污”場所清理整治、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涉水違建整治、畜禽水產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藥化肥減量和水域保潔等工作。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完成增城、白云、從化、南沙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調整,指導督促相關區落實調整后水源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組織推進農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持續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強化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持續開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查、測、溯、治”,做好入河排污口審批,加快推進入海排污口備案。

(七)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繼續督促推進邊生產邊管控試點工作。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續推進2025年重點污染源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完成小虎島化工區地下水調查評估。持續組織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監督監管,組織指導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鞏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成效。

(八)持續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穩妥推進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完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持續做好固體廢物行政審批。開展危險廢物“五即”規范化建設,探索推動危險廢物填埋量占比降低。開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專項排查整治,落實生態環境領域“兩新”工作。加強危險廢物產生處置情況匹配性分析評估,發布年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公告、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投資引導性公告,優化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區域布局。持續開展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加強涉新化學物質企業環境監管,落實涉重點管控新污染物風險管控措施,探索開展新污染物綠色替代示范工程。完成“十四五”重金屬減排任務。

三、強化服務,著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九)積極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定相關管理配套文件,組織開展跟蹤評估,持續推動實施應用。做好重大規劃、重大項目的環評服務保障工作,督促和指導規劃編制機關、項目建設單位依法依規開展環評工作。持續深化環評改革,開展優化建設項目環評分類管理試點工作。強化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督檢查。繼續做好排放源統計和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名錄編制工作。持續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確保完成2025年和“十四五”總體減排目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落實6方面16大項具體任務。

(十)服務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配合開展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持續推動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產業綠色化轉型。推動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嚴格“兩高一低”項目環境準入。持續發揮生態環境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作用,強化產業科技支撐。完成《廣州市節能環保和生態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各項工作任務。

(十一)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開展“無廢城市”建設進展評價。繼續推進“無廢細胞”建設,建成一批“無廢細胞”示范點,推動南沙區黃閣鎮“無廢鎮街”試點建設。舉辦“國際無廢日”主題宣傳活動,加強“無廢”理念宣傳普及。

(十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廣州市貫徹落實廣東省進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若干措施分工方案》相關工作,分步驟實施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深化南沙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持續推進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推進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項目,推進南沙區中圍涌分時分流減污降碳協同綜合治理工程。打造碳普惠城市品牌,建設廣州市碳普惠體驗、教育與宣傳基地,推動碳普惠灣區交流。強化碳普惠自愿減排注冊登記平臺建設,推動碳普惠方法學發布和碳普惠自愿減排量登記注冊。支持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創新發展。

四、防控風險,堅守美麗廣州建設安全底線

(十三)嚴密防控重點領域環境風險。推進生態安全工作機制落實。建立健全應急處置聯動機制。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緊盯敏感時期和敏感部位,聚焦“一廢一庫一品一重”,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組織安全幫扶活動。推進“一河一策一圖”成果應用,組織開展環境應急培訓、應急演練、應急比武。規范應急物資倉庫站點運行,優化應急物資儲備方式,建設多元化環境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嚴格執行應急值守制度,及時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

(十四)強化核與輻射環境監管。依法規范開展核與輻射行政審批及服務工作。強化核技術利用項目和伴生放射礦開發利用輻射環境管理,做好電磁輻射環境監管。修編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并組織開展應急演練。

(十五)強化生態保護監管。有序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印發實施《廣州市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加強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監管,嚴密組織核查疑似問題線索和人類活動變化圖斑。配合開展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評估。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年度工作成效評估。推進建立廣州(從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實驗室。支持高標準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

(十六)扎實開展環境信訪維穩工作。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按照“五個法治化”“四個到位”要求,精準規范辦理信訪事項,提高信訪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充分挖掘環境信訪數據潛力,加強涉環境投訴分析研判,查找生態環境領域重點問題,研究相應對策建議。統籌協調涉環保項目“鄰避”問題防范化解工作。

五、改革創新,健全現代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十七)健全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體系。組織推動有關單位扎實做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和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積極配合做好迎接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關工作準備。持續開展重點流域及自然保護地執法等專項行動。聯合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嚴肅查處機動車排放檢測機構、環境監測機構等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行為。落實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按期完成工業噪聲、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許可管理,持續開展排污許可證及執行報告常態化核查,強化排污許可管理和環境監測、執法有效聯動。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公開道歉承諾守法從輕處罰、免處罰免強制清單等包容審慎執法監管措施,拓展非現場監管的手段及應用。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鼓勵南沙重大平臺企業開展環境信息自愿披露。

(十八)健全生態環境法規標準體系。開展《廣州市噪聲污染防治規定》立法相關工作,開展《廣州市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立法研究。制定年度普法計劃及普法責任清單,深入開展普法活動。探索擴大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參評范圍,優化評價方法和程序,深化結果應用。深入開展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建立健全跨部門協作機制,推進2025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實施。修訂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應議應訴工作規定或出臺相關文件指引。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走深走實。

(十九)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及信息化支撐體系。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探索人工智能(AI)在生態環境預警預報、遙感監測、污染溯源、執法監管、行政許可等領域的應用。拓展完善天空地海監測網絡,開展環境健康監測試點,組織完成各項常規、指令性生態環境監測任務。加強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和揮發性有機物監測,做好第十五屆全運會等重大活動期間環境監測保障工作。組織和指導各區監測站開展能力提升建設,并推進GD-LIMS系統推廣應用工作。打造越秀、海珠、荔灣生態環境監測區域合作共建品牌。推進番禺環境監測站創建A級市屬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繼續做好年度重點排污單位(重點單位)自動監控設施安裝聯網工作。積極推動生態環境領域無人體系建設和應用場景創新,助力低空經濟和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六、黨建引領,加強隊伍建設做好工作保障

(二十)持續加強政治機關建設。扎實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對黨忠誠教育、政治機關意識教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舉辦局系統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和黨務工作人員培訓班,深化紀檢干部以案代訓工作,持續規范基層黨建、紀檢工作要求和標準。充分發揮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促學作用,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拓展深化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四強”黨支部創建。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糾治“四風”頑疾。用好先進典型教育,深入開展“苦干實干、爭先創優”活動,繼續舉辦“爭創新、塑品牌”成果交流活動。

(二十一)扎實提升生態環境保障能力。按照零基預算要求,堅持業財聯動、市區統籌原則開展預算編制,加大績效目標審核把關力度,堅持資金投入和績效目標相匹配。加強政府采購工作管理,堅持依法依規嚴格規范采購流程。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組織編制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實施方案,做好2025年中央財政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項目申報工作。統籌落實國家安全、網絡安全、精神文明建設、統一戰線、政務公開、政務信息、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公文規范管理、保密及檔案管理等各項工作。

(二十二)加強宣傳引導和交流合作。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方案,發揮意識形態工作管理機制效應,切實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做好新聞發布工作,圍繞“美麗廣州說要素”“美麗廣州看各區”等專題宣傳,組織重點工作采訪報道,深化塑造“美麗山水花城”品牌。加強生態環境社會宣傳和輿論引導,進一步提高環境輿情監測、應對、處置能力。加強生態文化建設,持續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行動。組織策劃好“六五環境日”“全國生態日”“全國低碳日”等宣傳活動。深化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推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開展對口交流合作和駐鎮幫鎮扶村工作。

(二十三)強化生態環境鐵軍隊伍建設。貫徹黨管干部原則,牢固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系統謀劃隊伍建設,開展干部日常“無任用”調研工作,推動干部選拔培養與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深度融合。選優配強干部隊伍,持續開展職級晉升工作,探索開展干部及時獎勵,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強化干部交流輪崗力度,注重年輕干部墩苗培養,加大專業人才招錄引進力度,不斷優化干部隊伍專業結構和年齡梯次。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