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06 09:3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易君仁
2、近年來,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成為發展的關鍵詞
E20解讀
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再次強調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這一點,意味著未來降碳減污仍是發展目標之一。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曾接受采訪時指出,目前碳話題下的獲益主體主要是新能源行業,環保企業當前在減碳方面的市場空間并不大。薛濤表示,環保行業跨界新能源有著天然的優勢,新能源的源頭是節能。當下,新能源各種技術的完善,給了環保企業很好的入場機會。
雙碳戰略的擾動也給環保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機。一方面,企業積極開展碳減排技術的積累和應用,比如能效提升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循環利用技術、數字賦能技術。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碳減排管理,包括碳資產管理、參與標準制定、減排核算方法測算等。
3、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E20解讀
生態保護補償需要完善法律法規,明確責任主體,拓寬資金來源。同時,補償標準要科學合理,考慮生態服務功能、保護成本、機會成本等因素。另外,區域間補償機制也很重要,比如上下游之間的水環境補償。
關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可能需要建立評估體系,讓生態價值可量化。然后通過市場交易,比如碳匯交易、水權交易,或者發展生態旅游、綠色農產品認證等。同時,需要政策支持,比如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以及金融工具的創新,比如綠色債券、生態銀行等。
4、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
E20解讀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文件。
今年1月20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據介紹,2024年,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左右,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45%以上。鄉村道路、供水、通郵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為促進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去年四川、山西等多地制定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例如,四川省就規劃共新建、改擴建各類工程1023處,設計供水規模788.48萬m3/d,覆蓋農村供水人口3820.64萬人,規劃總投資785億元(詳情點擊:總投785億,新建、改擴建1023處!四川大手筆發力農村供水;總投資489.56億,探索實施特許經營模式!山西大手筆發力農村供水)。
二、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兩新”建設
2025重點工作內容: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強化超長期貸款等配套融資,加強自上而下組織協調,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建設。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進一步擴范圍、降門檻,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
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力推廣再生材料使用。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E20解讀
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國策下,循環經濟的高速發展成為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路徑。以“無廢城市”為鏈接,固廢行業在低碳循環大背景下迎來產業邊界擴張以及價值系統性融合的重要歷史機遇。
2024年以來,國家更是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兩網”融合與資源循環產業的發展。例如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指出要推進污水、管網、垃圾處理設施等相關領域基礎設施的更新和改造(詳情點擊:國務院發文!推進供水、污水處理、環衛等基礎設施更新改造);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資金渠道,就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提出若干措施(詳情點擊:兩部門明確3000億資金渠道!支持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