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2-27 09:43
來源:中國固廢網 ?
作者:趙怡茗
03?中國環保產業"出海"樣本:技術、效率、規模三維突破重塑全球固廢治理版圖
中國環保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出海”,拓展全球市場。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環保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顯著成就,也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重塑固廢治理版圖。
以“技術”為樣本,打造“出海”新引擎
在環保領域,技術創新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舞臺的核心動力。眾多企業憑借技術優勢成功開拓海外市場。
康恒環境作為中國環保行業的領軍企業,技術創新特點鮮明。堅持技術本土化,針對不同經濟體的發展水平、垃圾特性以及氣候條件,提供定制化的固廢處理方案。2024 年,康恒環境收購泰國超級地球能源1號有限公司,獲得泰國首個已落地的生活垃圾焚燒特許經營全資項目;2025年1月,伊拉克國家投資委員會將巴格達垃圾發電廠項目以設計 — 建設 — 擁有 — 運營(DBOO)模式授予康恒環境,這也是伊拉克首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同月康恒環境正式宣布全球品牌形象全面煥新,此次煥新不僅是品牌形象的升級,更是品牌內核的進一步豐滿,同時也標志著康恒環境對全球化品牌策略的重大調整。
旺能環境是中國垃圾焚燒發電領域頭部企業,積累了130 余項專利,其技術實力與運營經驗國內領先。2024年作為其國際化元年,6月簽約首個泰國 SPNS和SPNK 項目(3.5億元),9月再簽呵叻府兩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94 億元),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佳績。
以“效率” 為樣本,激活 “出海” 新動能
在全球環保產業加速升級的背景下,效率成為垃圾焚燒領域競爭的核心維度。
三峰環境通過全產業鏈效率革新,構建起覆蓋設備制造、技術輸出到項目交付的高效生態體系。其打造的全球最大垃圾焚燒爐總裝基地,應用先進的智能生產制造技術,構建起高質量、標準化的垃圾焚燒發電設備生產制造供應體系。截止2024年6月,三峰卡萬塔核心技術和裝備已應用于國內及美國、印度、埃塞俄比亞、泰國、越南等8個國家的254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的413條焚燒線,日處理生活垃圾超過22萬噸,核心技術及設備在泰國、印度、越南等國際市場占有率領先。
此外,在2024年11月18日,三峰環境成功發行全國首單 “一帶一路” 科技創新綠色債券,第一期發行金額為1.5億元,募集資金擬用于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的垃圾焚燒項目的建設和使用,為其海外業務拓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以“規模” 為樣本,開創 “出海” 新動力
中國環保企業在海外市場通過規模化輸出,鞏固并提升了市場地位。
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近兩年,環境領域的出海訂單主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集中在固廢處理和水處理兩大領域。
據悉,康恒環境、光大環境、中國天楹等龍頭企業已在海外市場取得顯著成就,不僅將垃圾焚燒廠建到海外,還提供了全套的技術和設備服務。例如,光大環境在越南已經收獲三個焚燒項目,其中包括芹苴項目和順化項目,總投資額分別約為4700萬美元和7455萬美元。中國天楹在越南、新加坡、印度等國家落地了多個垃圾焚燒項目,其中越南河內項目處理規模達到4000噸/日。康恒環境在海外中標項目總規模已接近10000噸/日。
2023年9月,瀚藍環境通過受讓新源香港持有的新源(中國)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40%的股權,實現和央企國投電力的攜手合作,共同開發東南亞固廢處理市場。雙方投資運營的首個國際項目落子泰國曼谷,標志著瀚藍環境正式開啟國際化之路,新增垃圾焚燒發電規模4500噸/日,其中海外項目(曼谷)規模3300噸/日,包括泰國曼谷農墾一期項目(500噸/日),泰國曼谷農墾二期項目(1400噸/日)和安努項目(1400噸/日)。
中國環保企業憑借技術、效率、規模三重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通過技術創新、效率提升和規模化的輸出,中國環保企業不僅在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取得了突破,還在全球范圍內展現了強大的競爭力。
04?破局海外風險,突圍全球市場:中國環保產業出海戰略的挑戰與創新路徑
“出海”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國環保產業在這一趨勢下機遇與挑戰并存。正如業內專家所言,這條道路布滿荊棘,充滿不確定性。
這些挑戰主要涵蓋出海目的地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市場與技術適配性、企業自身能力與戰略、行業競爭與合作等問題,它們直接關系到企業海外擴張的成敗。
1、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
政治經濟環境差異方面,不同國家的政治穩定性和經濟政策存在顯著差異,給海外項目推進帶來不確定性。一些國家政策頻繁調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影響項目實施和收益。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曹德標在“2024固廢戰略論壇”上表示,海外業務布局因各國政治經濟環境不同,項目推進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支付制度與能力薄弱也是一大問題。部分發展中國家支付制度和財政能力薄弱,難以承擔大規模環保項目投資和運營成本,企業面臨資金回收風險,投資運營模式可能不可行。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云認為,鑒于一些發展中國家目前的支付制度和能力,中國企業承擔投資運營工作可能不現實,提供裝備銷售和工程建設技術服務或許更適宜,可避免長期財務負擔和運營風險。
2、市場與技術適配性
技術標準與需求差異顯著。各國對垃圾焚燒等環保技術的標準和需求不同,一些國家注重技術高效性,另一些國家關注成本控制或環保標準。企業需根據不同國家實際情況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清氣團創始人晏磊針對垃圾焚燒領域出海,在2024年固廢戰略論壇上談到,判定一個國家能否將垃圾焚燒立為國策,應綜合評估該國人口密度增長率、產業結構變化水平、地形和聚落形態以及政治歷史特性。
技術輸出的適應性同樣重要。中國環保企業技術輸出時,不僅要考慮技術先進性,還要確保其適應當地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和運營環境,否則可能面臨技術落地難、運營效率低等問題。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