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2-07 09:1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彤整理
廣西生活垃圾填埋場修復治理案例
在生活垃圾填埋場修復治理中,挖出的塑料如何處理是一個難題,目前主要采用焚燒方式,但回收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周傳斌課題組與企業合作,嘗試對傳統認為需要降級或焚燒處理的垃圾進行更高級別的回收利用。
填埋場挖出的塑料主要是PE薄膜塑料,是否可以通過熱解處理制油、制氣?周傳斌團隊在廣西建立了一條50噸/天的分選塑料生產線,并進行了初步探索。
周傳斌介紹,該項目目前產出的熱解油產率為23.72%,熱解氣產率為10.80%,炭黑產率為31.64%。后續在工藝線上,需要著重優化用少水低水的清洗手段,實現開挖垃圾的清洗,以及進一步優化提高產油產氣效率并減少能耗和其他消耗。
03塑料垃圾資源化的降碳減污效益
通過對近三年收集整理的塑料垃圾資源化項目資料,周傳斌基于生命周期的評價框架(LCA),對塑料垃圾資源化的降碳減污效益進行了評估,構建碳排放核算模型。
周傳斌表示,在分析過程中采用了降級技術,重點研究了化學回收、物理回收、末端處理處置三類主要技術路線,做了13個城市塑料垃圾處理利用項目的案例分析。
研究發現,所有案例中塑料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都是負的,說明化學回收的材料都能夠產生抵扣碳排放的效果。同時,不同塑料類型和回收技術的碳減排效果也存在差異,制纖維技術在幾乎所有環境影響方面都表現最好,制片材緊隨其后,然后是造粒和熱解。
通過研究塑料垃圾資源化技術的碳足跡與直接污染物排放協同關系發現,ET片材利用的碳減排-大氣/水污染物排放協同度高,PET纖維利用、熱解的碳-水污染物排放協同度高,塑料的再生利用行業在減碳的同時可能會排放更多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排放與加熱、清洗等過程有緊密關系。因此,在推動塑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過程中需要關注減污降碳的協同效益。
周傳斌團隊將核算結果放到中國全國水平上評估后發現,塑料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總的碳減排量在兩千萬噸左右,對國家碳減排貢獻顯著。同時,塑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減碳經濟指標也較為優越,每噸二氧化碳的減排成本在31元到257元之間。
04塑料污染治理行業展望
目前,塑料污染治理已經成為全球的議題。
展望未來,周傳斌表示,塑料污染治理全球化趨勢下,國際競爭激烈,我們需要搶占先機,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東南亞地區(印度、柬埔寨、越南、印尼等)作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熱點區域/海域,歐洲企業已響應市場需求行動起來,我國企業也應積極創新升級垃圾清理和分選裝備,進入海外河海塑料污染清理市場。
高值塑料(PET/PP/PE平級)方面,需繼續技術創新,產生規模化的更高值的產品,并形成區域中心,如福州覆蓋周邊地區的回收模式。低值塑料(食品軟塑、外賣PP)方面,推行平級回收,末端處理處置設施向前端延伸,實現回收端與處理端的有機整合與深度閉環。
周傳斌強調,塑料垃圾的技術創新和處理的實現還需要與減污-降碳這一國家的核心考核指標緊密聯系起來。需進一步摸清塑料垃圾碳減排家底,主動對接碳市場并申報相關方法學,將塑料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更好地融入到碳交易市場中去。同時,還需加強清洗預處理和整個工藝節能等方面的基礎創新研究,為實現塑料垃圾的高效利用和降碳減排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塑料污染治理任重道遠,需要行業共同努力。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