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2-06 11:27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徐冰冰整理
03收益與風險兼具垃圾焚燒企業該如何出海?
垃圾焚燒企業出海,收益與風險兼具。晏磊總結出垃圾焚燒出海的收益回報與風險因素模型,判定一個國家能否將垃圾焚燒立為國策。
第一,人口密度增長率。如果這個增長率在提升,那么垃圾產生量會非常快,垃圾圍城的現象會被更多人快速發現。
其次,產業結構變化水平。如果這個國家正從農業化快速向工業化轉變,那么它的人口聚集情況會快速增加,垃圾產生量也會快速增加,垃圾圍城可見化的程度也會增加。這種情況下,政府也會考慮將垃圾焚燒作為它的一個主要的國策。
第三,地形和聚落形態。比如山地與平地的比例,河流湖泊海岸分布及走向,城鄉聚落特點,集中或分散,連片或分割。這些因素決定了是否應該發展垃圾焚燒,還是沿用垃圾填埋,或者將垃圾填埋做一個相對來講比較長期的過程。
第四,政治歷史特性。一個國家的政治歷史特性決定了它的政治內耗烈度和項目推進的速度,如果這個國家的政治內耗非常嚴重,那么垃圾焚燒項目很難推進下去。
那么,針對已經確定將垃圾焚燒作為其長期發展策略的國家,垃圾焚燒企業該如何選擇運營模式?選擇BOT做長期運營,還是做EPC工程?晏磊分享了垃圾焚燒出海風險預測的四大指標性因素。
第一,地緣政治+大國博弈。拿地緣政治因素舉例來說,倘若某個國家在外交立場上明顯親向美國、俄羅斯或是印度,那企業此時就得審慎考量了。它大概率不會允許中國企業深度介入本國垃圾焚燒項目的長期運營環節,掌控本國垃圾焚燒事宜,所以,這種情況下,企業選擇投身EPC項目會更為妥當。
其次,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倘若目標國家的原有垃圾收運體系相對完備,選擇 BOT 模式開展長期運營,便能較快實現盈利。反之,如果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極為滯后,電力電網、路網、燃氣基礎設施都要進行漫長的等待去配套完善,投身EPC工程會是更明智的選擇。
第三,公共輿論。主要包括對環境問題的報道頻度、對環境問題報道的虛實程度以及對中國的長期態度傾向。
第四,技術與人力資源水平。如果該國技術先進、人力資源充沛,采用BOT模式就比較契合,企業可以快速盈利。如果當地技術匱乏、人力不足,即便前期項目建成,后續長期運營也會困難重重,隱患諸多,所以更適宜做 EPC 項目,交付之后責任相對較輕。
04案例:孟加拉垃圾投資風險和收益分析
晏磊介紹了他們當前正在推進的孟加拉垃圾處理項目。孟加拉有1.7億人口,是全球人口實際密度最高的國家,垃圾圍城的空氣和水污染嚴重。眼下,孟加拉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加速邁向勞動密集型工業的轉型時期,公共輿論對于垃圾焚燒不僅支持更是滿懷期待,政治趨于穩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孟加拉如今的政治領袖與中國各階層都維持著長期且深厚的互信友誼。孟加拉的首席顧問穆罕默德?尤努斯曾經12次到訪中國,既體驗過鄉村質樸的大鍋飯,也曾獲邀出席釣魚臺的國宴。就在今年9月的聯合國會議期間,他與我國外長會面,外長還親切地稱他為 “中國人民的長期老朋友” 。
中國垃圾焚燒企業出海不完全統計情況
從上圖中國垃圾焚燒企業出海不完全統計情況可以看到,中國垃圾焚燒企業已經快速走向五湖四海。
垃圾焚燒企業走出去話題,也是清氣團密切關注的一個話題。清氣團是由兩位資深南方系老媒體人創立的,長期投身環境報道。團隊撰寫了諸多10萬以上點擊量的稿件,圍繞批判帝國主義烏托邦式的零廢棄理念,為垃圾焚燒的正面效應發聲,破除外界對垃圾焚燒的妖魔化認知。晏磊介紹了清氣團近期的出海工作計劃,一是與中華環保聯合會能源專委會合作《垃圾焚燒的中國方案》,供出海品牌一帶一路綠色合作推廣。二是參與孟加拉臨時政府環境治理頂層設計,助力中國垃圾焚燒企業大步邁向世界。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