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31 10:21
來源:遵義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貴州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等文件精神,健全城鄉一體化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體系,補齊區域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短板,有效滿足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基本運營條件,結合《遵義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和全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圍繞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的要求,加快補齊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短板弱項,全面提升城鄉環境衛生水平,為推動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等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
(二)基本原則
區域統籌、共建共用。立足區域實際情況,以及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置規模實際情況,按照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或就近處理等模式,推動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提高全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本地產生、就近處置。根據市域已建成垃圾焚燒企業建設規模情況,原則上市域范圍內產生的生活垃圾由本市焚燒發電企業就近處置,合理劃分焚燒發電企業的服務覆蓋范圍,有效保障各個焚燒發電企業基本運營條件。
全程監管,防范風險。生活垃圾跨區域轉運,要建立全鏈條管控措施,防范發生二次污染環境風險和安全生產風險,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標準和規范化建設垃圾轉運站,化解環保和安全風險,形成閉環管理長效機制。
(三)主要目標
牢固樹立全市上下“一盤棋”意識,強化區域協調聯動,生活垃圾統籌調配,以保障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焚燒發電企業的良性發展。到2025年,全市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縣域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全覆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80%以上,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
二、生活垃圾處置現狀
全市已建成在運行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設施7座,處理規模為5200噸/日,其中:
1.遵義市東部城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規模1500噸/日,垃圾入廠量為1300噸/日,服務范圍覆蓋紅花崗區、匯川區、播州區部分鄉鎮。
2.仁懷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規模1200噸/日,垃圾入廠量為850噸/日,服務范圍覆蓋仁懷市、赤水市部分鄉鎮。
3.習水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規模400噸/日,垃圾入廠量為450噸/日,服務范圍覆蓋習水縣、赤水部分鄉鎮。
4.桐梓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規模500噸/日,垃圾入廠量為495噸/日,服務范圍覆蓋桐梓縣、正安縣和道真縣部分。
5.綏陽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規模400噸/日,垃圾入廠量為380噸/日,服務范圍覆蓋綏陽縣、正安縣和道真縣部分。
6.湄潭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規模400噸/日,垃圾入廠量為400噸/日,服務范圍覆蓋湄潭縣、余慶縣、務川縣。
7.匯川區海螺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設計規模800噸/日,垃圾進廠量為150噸/日,服務匯川區部分。
另據統計,每日有352噸生活垃圾流入其他城市焚燒處置,其中鳳岡縣183噸/日、務川縣169噸/日。
三、規劃布局劃分
按照《遵義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結合正安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500噸/日)暫緩實施實際情況,現將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置規劃布局調整如下:
(一)遵義市東部城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1500噸/日),服務范圍覆蓋紅花崗區(含新蒲新區)全域、匯川區全域、播州區城區及西坪鎮、鐵廠鎮、團溪鎮、新民鎮、龍坪鎮、茅栗鎮、尚嵇鎮、新民鎮、三岔鎮、茍江鎮、南白鎮、龍坑鎮、三合鎮。
(二)仁懷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1200噸/日),原服務范圍覆蓋仁懷市全域及播州區鴨溪鎮、樂山鎮、石板鎮、泮水鎮、馬蹄鎮、洪關鄉、楓香鎮、平正鄉基礎上,新增赤水市城區及天臺鎮、大同鎮、復興鎮、元厚鎮、丙安鎮、葫市鎮、旺隆鎮、兩河口鎮、寶源鄉。
(三)習水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400噸/日),原服務范圍覆蓋習水縣全域及赤水市全域,現調整為習水縣全域、赤水市官渡鎮、長沙鎮、長期鎮、石堡鄉、白云鄉。
(四)桐梓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500噸/日),原服務范圍覆蓋桐梓縣全域,現調整為桐梓縣全域、正安縣和道真縣全域。
(五)綏陽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400噸/日),原服務范圍覆蓋綏陽縣全域,現調整為綏陽縣全域、協同桐梓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置正安縣和道真縣生活垃圾,新增中心城區應急處置中心。
(六)湄潭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400噸/日),原服務范圍覆蓋湄潭縣全域、余慶縣全域、鳳岡縣全域,現調整為湄潭縣全域、余慶縣全域、務川縣全域。鳳岡縣進入銅仁市德江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七)匯川區海螺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800噸/日),受水泥市場影響實際處理能力波動大,服務范圍匯川區部分,新增中心城區應急處置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是實施生活垃圾治理攻堅行動的責任主體,要以城鄉環衛一體化市場化為載體確保生活垃圾應收盡收,壓實工作職責,細化工作目標,落實保障措施,確保全市生活垃圾得到無害化、資源化處置,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發展改革委要切實加強統籌協調,共同推進縣級地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布局,補齊生活垃圾處置設施短板。
(二)強化要素保障。搶抓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引入有實力的社會資本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推進垃圾轉運體系升級改造、設備更新項目建設,改變原有生活垃圾轉運成本高、轉運不規范、跑冒滴漏等現象。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不斷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政策,根據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和調整收費標準,推行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費委托代收的模式,提高垃圾處理費征收率,逐步實現收支平衡。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應依法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處理服務許可;未經許可,不得從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處理服務活動。積極指導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協同處置工業垃圾(市政污泥、白酒污泥、酒糟等)提高設備運轉率,保證企業的合理利潤。
(三)健全監管體系。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發展改革委要督促指導各縣(市、區)加強轉運和處置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增強規劃措施和執行約束力,做好生活垃圾量核定和上網電量核定工作,嚴禁擅自處置生活垃圾污染外環境。各縣(市、區)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定期開展督導檢查,組織運營單位對垃圾進行核定,統籌好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污染環境防治和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保障全市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常態化運行。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