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0-16 11:15
來源: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十一)建設美麗鄉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和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深化農村廁所革命,提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動態消除黑臭水體。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鄉村風貌引導。到2027年,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40%;到2035年,美麗鄉村基本建成。
(二十二)建設“美麗細胞”。推動美麗天津建設融入基層治理創新,實施美麗園區、美麗社區、美麗機關、美麗企事業單位、美麗學校等“美麗細胞”建設行動,形成由少到多、以點帶面的美麗天津建設良好局面。
八、積極培育弘揚生態文化
(二十三)培育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深入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研究,推進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建設一批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宣傳美麗天津建設生動實踐,加快形成全民生態自覺。
(二十四)傳承發展生態文化。實施生態文化弘揚工程,以傳承弘揚津派文化為依托,深入挖掘生態文化資源,打造更多具有生態特色的津派文藝作品,講好生態文明的天津故事。突出海洋河流特色,打造主題文化旅游帶,促進生態文旅產業發展。
(二十五)建立全民參與行動體系。深入實施《天津市生態文明教育促進條例》,持續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完善公眾生態環境監督和舉報反饋機制。推進環保設施和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向公眾開放,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和志愿服務,激發全民參與美麗天津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九、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
(二十六)強化美麗天津建設法治保障。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節約、減污降碳協同等領域地方性法規、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加強行政執法與司法協同聯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全面推行排污許可、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環境信用監管、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等制度,探索開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價。深入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深入推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二十七)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優化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財政資源配置,確保投入規模同建設任務相匹配。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稅法,強化稅收政策支持。執行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制度,健全污水處理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居民用電、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加快推廣供熱計量收費。完善以農業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經濟激勵政策,支持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整區推進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利用。推進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探索將具有天津特色的生態資源納入生態保護補償。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和投融資模式創新,建設覆蓋生態產品抵押貸款、綠色基金的綠色金融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拓展美麗天津建設融資渠道。
(二十八)健全完善環境治理市場。深化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交易,穩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培育壯大環保產業,積極推行環保管家服務,支持環境治理企業關鍵治理技術產品自主創新、提高環保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提升行政審批效能,創新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模式,持續提升經營主體辦事便捷度和滿意度。
(二十九)強化生態環境科技支撐。完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機制,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推進減污降碳、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污染物治理等領域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培育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環境監測網絡,建立數字智慧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推動數字技術賦能環境治理。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扛起美麗天津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壓緊壓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各級政協要加大監督力度。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和指導督促作用,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發展改革、生態環境、規劃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進一步分領域細化工作舉措、列出任務清單。各區結合實際抓好落實,原則上不制定配套文件。健全推進落實機制,強化調度評估和跟蹤問效,做好美麗天津建設成效考核與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銜接,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