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7-29 09:46
來源:生態環境部
國家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指南(征求意見稿)》意見,本指南適用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單位開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單位可參照執行。
該《意見》提到產生單位應當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等有關標準規范要求,建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設施。
對照《固體廢物分類與代碼目錄》,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分類分區貯存。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不得混入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不得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中投放工業固體廢物。
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置的,應當符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 制標準》(GB30485)等有關標準規范要求。
轉移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貯存、 處置的,按照省級行政許可審批管理規定依法辦理轉移活動審批, 未經批準不得轉移。
轉移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利用的,應當在轉移行為發生前,將固體廢物轉移種類、數量、利用合同、接受單位營業執照等有關信息報移出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進行備案;備案信息一旦發生變化的,應在轉移活動前,撤銷原備案信息,并重新進行備案。
E20研究院固廢研究中心行業分析師張磊認為,隨著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逐漸走向成熟,近年來,國家治理環境的重心已逐步轉向工業領域。
2022年,我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高達41.1億噸,歷年堆存總量已達到600-700億噸,而綜合利用水平卻僅為57.6%,巨量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已經成為環境治理亟待重點解決的問題。
從產業發展的深遠視角來看,一般工業固廢的源頭分類與分區貯存顯得尤為關鍵,指南也進一步強調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不得混入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不得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中投放工業固體廢物。
這預示著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需構建一套完善的收集與運輸體系,以確保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能夠進入合理的處置渠道,進而提升其綜合利用水平。
以下為正文: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指南(征求意見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 《固廢法》)等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為指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 生單位強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律制度落實,規范其產生、貯 存、運輸、利用、處置行為,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適用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單位開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收集、貯存、運輸、利用、 處置單位可參照執行。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要點見附表。
一、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1.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應當在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明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環節、種類、名稱、 物理性狀、年度產生量、貯存方式、利用方式和去向、利用或處置量、環境管理要求。
2.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應當在“采取的環保措施 及排放去向”部分,載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種類及最終流向(自行利用、委托利用、自行處置、委托處置)。
3.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科學預測分析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情況,可以依據產廢系數評估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可以參照同類原材料、同類生產工藝產生的固體廢物危險特性判定結果預 測分析工業固體廢物的屬性,經鑒別不屬于危險廢物的,依據《固體廢物分類與代碼目錄》開展分類。
4.擬配套建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利用、處置設施的建設項目,應當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明確設施建設和運行的環境保護 標準,用于指導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和施工。
5.擬配套建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場、填埋場的建設項目,應當對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 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分析合規建設設施的可行性。
6.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預測分析內容作為判定項目建成投運后產 生的固體廢物屬性的參考。項目運行實際產生固體廢物后,在監管 和執法等工作中有需要的,應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和方法對所產生 的固體廢物開展屬性鑒別。
二、排污許可制度
1.產生單位應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或進行排污登記。
2.2022 年 1 月 1 日后首次申請排污許可證的產生單位,應按照 《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工業固體廢物(試行)》(HJ1200) (以下簡稱固廢技術規范)和相關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申領排污許可證,核發的排污許可證中應載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環境管理要求。
3.2022 年 1 月 1 日前已經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的產生單位,在排污許可證有效期內無需單獨申請變更或重新申請排污許可證,待排污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重新申請、變更時,按照固廢技術規范和相關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在排污許可證中增加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環境管理要求。
4.應當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的內容、頻次和時間要求提交執行報告。執行報告應按照固廢技術規范的要求編寫,并說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貯存、利用、處置等信息。
三、清潔生產制度
1.產生單位應當依據《固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 進法》等有關規定實施清潔生產審核。
2.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工藝和設備,合理選擇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資源,減少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并將實施情況納入清潔生產審核報告。
四、管理臺賬制度
1.產生單位應當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臺賬制定指南(試 行)》要求,建立管理臺賬,全面、準確地記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種類、數量、流向、貯存、利用、處置等信息。鼓勵優先使用信息系統建立電子臺賬,建立電子臺賬的產生單位,無需再記錄紙質臺賬。無法建立或者不適于使用電子臺賬的,建立紙質臺賬。
2.產生尾礦的單位應當按照《尾礦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通過信息系統填報有關信息。
五、貯存管理
1.產生單位應當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等有關標準規范要求,建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設施。
2.采用庫房、包裝工具(罐、桶、包裝袋等)貯存一般工業固 體廢物,其貯存過程應當設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庫。貯存庫設 有雨棚、圍堰或圍墻,倉庫內部地面干凈平整無損,地面應當做硬 化或其他防滲措施處理,滿足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防雨淋等環境保護要求,不應露天堆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3. 應在貯存設施顯著位置張貼符合《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GB15562.2)規定的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并注 明相應固廢類別。
4.對照《固體廢物分類與代碼目錄》,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分類分區貯存。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不得混入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不得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中投放工業固體廢物。
5.鼓勵有條件的產生單位在貯存場所出入口、磅秤位置等關鍵節點設置視頻監控,配備智能稱重設備。
6.尾礦庫應按照《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試行)》有關規定,建立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在每年汛期前至少開展一次全面排查治理。
六、利用處置管理
1.產生單位應當按照“宜用則用、全程管控”的原則,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進行綜合利用,綜合利用應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規范要求。
2.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置的,應當符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 制標準》(GB30485)等有關標準規范要求。
3.鼓勵在利用處置設施安裝視頻監控,確保利用處置過程全程監管。
七、轉移管理
(一)委托他人運輸利用處置工業固體廢物管理制度
1.產生單位直接委托利用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應當在發生委托行為之前,對照下述要求核實受托方的主體資格和技術能力。
(1)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規定,采取填埋、焚燒(水泥窯協同處置的改造項目除外)方式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含污水處理污泥)利用處置項目,建設單位應當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并報有審批權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采取其他方式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含污水處理污泥) 利用處置項目,應當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并報有審批權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
(2)排污許可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單位應當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選擇對應的行業類別,向所在地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排污許可證。
(3)在核實受托方的主體資格之后,產生單位還應當結合環境 影響評價文件和排污許可證等材料,針對擬委托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種類和數量,進一步核實是否在受托方利用處置能力范圍之內。
2.經核實,受托方具備相應的主體資格和技術能力,產生單位應當直接與受托方締結委托合同,在合同中載明以下事項,并且將受托方的資質類材料作為合同附件: (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種類和數量; (2)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委托單價; (3)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特性數據,包括產生環節、物理性狀、主要成分、特征污染物等; (4)受托方在利用、處置活動結束后及時向委托方報告的要求; (5)受托方利用、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場所、采取的技術方法以及利用處置能力; (6)受托方運輸、利用、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執行的污染控制標準,如果沒有對應的污染控制標準,雙方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約定污染防治要求,如,運輸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車輛采取防揚散、 防流失、防滲漏等污染防治措施要求;鼓勵運輸車輛配備安裝實時監控設備,對運輸過程實施實時監控。
3.受托方不具備利用處置技術能力需要轉委托的,需在合同中明確轉委托的具體要求。受托方代為找到第三方利用處置單位后,產生單位需要對第三方的主體資格和技術能力進行核實,在第三方 利用處置活動結束后,受托方需向委托方報告第三方利用處置情況。
(二)跨省轉移制度
1.轉移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貯存、 處置的,按照省級行政許可審批管理規定依法辦理轉移活動審批,未經批準不得轉移。
2.轉移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利用的,應當在轉移行為發生前,將固體廢物轉移種類、數量、利用合同、接受單位營業執照等有關信息報移出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進行備案;備案信息一旦發生變化的,應在轉移活動前,撤銷原備案信息,并重新進行備案。
八、產生單位內部管理
(一)污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度
1.建立涵蓋全過程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度,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員,相關人員應當熟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相關法規、制度、標準、規范,熟練掌握固體廢物專業技術知識。
2. 安排固定人員負責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相關材料檔案管理,包括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臺賬、委外運輸/利用處置合同以及其他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相關信息。
3. 建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環境管理人員的培訓機制,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專業知識培訓。
4. 建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日常現場檢查工作機制,明確日常檢查內容、檢查時間與頻次、檢查結果應用等,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二)污染治理設施監測制度
按照有關法律和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等規定,建立企業監測制度,制定監測方案,定期對廠區內利用、處置、貯存等設施、 設備和場所運行狀況進行環境監測,編制監測報告。
九、信息公開制度
通過企業網站、公告欄等途徑,依照《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格式準則》等規定,及時公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貯存、流向和利用處置等信息。
更多附件內容詳情如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