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7-18 09:3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怡茗整理
在“2024(第十一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上海天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韜,就當前垃圾處理領域的新挑戰與應對策略發表了題為《新形勢下的破局探索:從“吃不飽”邁向“吃得好”》的演講。他引用了央視給出的行業數據及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深入剖析了當前垃圾焚燒廠面臨的“吃不飽”問題。
我國長期面臨垃圾焚燒廠“吃不飽”的困境。然而,隨著新建垃圾焚燒廠的增加,人們已經預見到投產后可能會出現的垃圾量不足等問題,這類現象屢見不鮮。最近,央視的深入報道更是將這一問題推向了公眾視野,使得垃圾焚燒廠“吃不飽”的問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在“2024(第十一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上海天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韜,就當前垃圾處理領域的新挑戰與應對策略發表了題為《新形勢下的破局探索:從“吃不飽”邁向“吃得好”》的演講。他引用了央視給出的行業數據及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深入剖析了當前垃圾焚燒廠面臨的“吃不飽”問題。
楊韜
央視報道披露,根據行業統計數據,2023年全國垃圾焚燒廠計劃內停爐83467次。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全國垃圾焚燒廠數量達到925家,日處理能力達到103.5萬噸,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十四五”目標。
楊韜贊同央視總結的造成這一問題的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建設規模超前,二是原生垃圾源頭減量。以及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兩項針對性的策略:一是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廢,二是利用焚燒技術處理填埋場的陳腐垃圾。
然而,他也強調,這些措施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問題,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由于工業固體廢物和污泥的處理分別由不同部門負責,這可能導致協調上的問題,影響它們是否能被送至焚燒廠進行處理。此外,陳腐垃圾并不是持續穩定可得的資源,且存量有限。因此,長遠來看,需要規劃一個可持續的、長期的解決方案來應對“吃不飽”的問題。
他強烈建議,我們應該從根本出發,積極探尋如何更有效地實現固廢的“高效利用”和“環境友好處理”。這不僅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挑戰,更是亟待攻克的關鍵任務。為此,他提出了以下三點改進“固廢處理效率”的策略:首先,深入挖掘運營潛力;其次,推動能源供給的轉型;最后,實現園區化的深度協同與統籌管理。
破局一:深挖運營潛力降本增效、確保設備穩定運行
楊韜列舉了一些上海環境的相應舉措:
一、煙氣凈化工藝選型新策略:高效與成本并重的SCR+組合工藝
在探討煙氣凈化的工藝選型時,楊韜發現一個普遍存在的誤區,即過度追求高標準而堆疊各種工藝。當前流行的“九步法”雖然看似全面,但實際上可能帶來高昂的成本。因此,在選擇煙氣處理工藝時,我們必須全面考慮成本效益。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雖然許多地區已經開始實施某些凈化措施,但其他地方正考慮進一步提高標準。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上海環境提出了SCR+的概念。這實際上是一個結合SNCR、ICR和煙氣再循環的創新工藝。具體而言,該工藝采用帶有催化劑的復合干粉脫硝劑,直接噴入高溫爐膛,在800到900攝氏度的環境下迅速進行高溫裂解反應。這一過程中,脫硝劑裂解成氣態小分子的碳氫化合物及活性氨,與煙氣中的NOx發生反應,從而將其還原去除。這種方法無需對煙氣進行再加熱,因此具有出色的性價比。
“SNCR+ICR+煙氣再循環”組合脫銷工藝
二、提升發電效能與穩定性:蛇形管省煤器、一次風空預器及凝汽器擴容優化
針對省煤器的優化,在引入了蛇形管式省煤器設計,通過其獨特的結構,不僅有效降低了故障率,還提升了整體運行的穩定性。此外,針對一次風空預器進行了改造升級,通過精準控制,顯著提高了換熱效率,增加了一次風風溫,有效減少了熱量的損失,進而可以減少冬季焚燒爐穩燃用輔燃燃料,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一次風空預器數據圖
為進一步提高系統的發電能力,實施凝汽器的擴容項目。通過更換更高效的材質和換熱管束,大幅提升了凝汽器的換熱效率,從而增加了整個發電系統的發電量。一個已改造的項目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效果,其汽耗率成功降低了0.13kg/kwh。
凝汽器擴容
三、提升系統可靠性——標準化管理和數智協同
在集團層面上,采用了標準化的管理模式,結合各子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統一的運營管理規范、檢修管理規范以及協同處置規范。特別是針對四管防磨防爆的管理,我們制定了詳細的管理規定,以確保整個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這些舉措不僅優化了生產流程,還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提升了整體運營效率。
此外在數智協同的推廣方面,應特別注重提升系統的可靠性,主要聚焦在以下幾個關鍵領域:
1. 引入了智慧焚燒評價體系,通過這一體系對各個焚燒廠進行統一的評估。基于這些評估結果,我們為各個焚燒廠提供量身定制的生產建議,以指導其日常運營。
2. 持續優化燃燒控制ACC系統。我們深知每個焚燒廠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包括爐臺特性、垃圾成分等。因此,我們積極與各方溝通、協調、交流,結合各家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調整,以確保燃燒控制的優化效果最佳。
數智協同
破局二:綠色能源轉型下的供熱創新與實踐聚焦上海及周邊園區的深度協同與可持續發展
在能源供給轉型的背景下,垃圾焚燒行業除了供電,還專注于供熱服務。我們通過市場調研,發現了上海地區的企業在鍋爐使用上傾向于燃氣鍋爐,但面臨經濟壓力、維護成本及安全隱患等多重挑戰。因此,應積極推廣綠色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近年來,我們著重于市場培育,探索在焚燒廠周邊5公里、10公里甚至20公里范圍內尋找潛在用戶。通過管網連接或移動供熱方式,這不僅能提供熱能,還能供應熱水。目前,已成功實施了兩個重大項目:桃浦分布式能源站和浦東機場四期工程能源中心,它們為周邊用戶提供了綠色、高效的能源服務。
破局三:園區化深度協同統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運行成本
最后楊韜指出:園區化的深度協同統籌也是一個有效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在部分城市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上海環境天馬園區通過“六廢共治、十大共享”模式,在能源、資源和管理方面實現了高效共享。這不僅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降低了人工和運行成本,還有效解決了原生生活垃圾量不足的問題,讓前端垃圾分類的減量在園區內變成增量。
園區化深度協同統籌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