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7 09:46
來源: E20水網固廢網
作者:徐冰冰
相關鏈接
徐海云:生活垃圾協同工業固廢焚燒是趨勢 建立合理的收費制度是核心
廣東:壓減污泥填埋規模,鼓勵焚燒廠、水泥窯等協同焚燒處置污泥
PART 9
開辟“第二增長曲線”:環保企業抓住新機遇、新市場,布局新賽道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環境產業逐步進入成熟期,尤其是技術型公司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困惑,即“中等收入陷阱”,絕大部分技術性公司都很難邁過5000萬收入、1000萬利潤的門檻。面對增長中的瓶頸,環保企業亟需通過創新發展開辟“第二增長曲線“。近些年來逐漸探索了以下幾種模式:
1、依托自身稟賦發力新能源賽道,業務涉及新能源材料、風光發電、儲能等多個細分領域。
環保行業跨界新能源有著天然的優勢,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曾在采訪中表示,新能源的源頭是節能。當下,新能源各種技術的完善,給了環保企業很好的入場機會。最近幾年,以天源環保、盈峰環境、博世科等企業為代表,都已率先跨界到了新能源領域。
比如,去年4月,天源環保擬收購龍凈能源發展(廣南)有限公司100%股權;去年7月,又收購谷城海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5%股權;還成立了三亞天源環保等多家新能源公司,旨在進一步拓展光伏、風力發電、抽水蓄能等布局。
盈峰環境依托固廢處理、資源循環回收利用等技術積累,布局動力電池拆解回收及資源化利用。湖北省仙桃市新能源動力電池拆解回收及資源化利用項目在去年12月順利開工。
三峰環境憑借在垃圾焚燒發電端能源利用上的經驗,發展工商業用戶端儲能業務。去年,與控股股東德潤環境以及廈門海辰儲能等合作伙伴共同出資成立辰峰儲能公司,專業從事用戶側工商業儲能業務。
博世科積極布局鋰電池回收業務。去年,公司擬在安徽省寧國市投建“3萬噸/年廢舊鋰電池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并新增設立鋰電池循環利用事業部。
入局新能源,如何謀得一席之地?在薛濤看來,環保企業“跨界”新能源需要思考的是自身“比較優勢”在哪里。環保企業尤其是市政類環保企業最大的優勢是在城市中有固定的設施和人員,對地方基礎設施運行有著深入的理解,以此為基礎適合做一些伴隨性、分散性的新能源及節能降耗業務。
相關鏈接
2、緊抓“雙碳”戰略釋放的機會,布局碳減排領域
近日,市場期待已久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正式重啟,首日交易量達37萬噸。至此,CCER市場與2021年7月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同構成完整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可以預測,未來將會創造巨大的綠色市場機遇,推升國內碳市場交易量的上漲。
雙碳戰略的擾動也給環保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機。一方面,企業積極開展碳減排技術的積累和應用,比如能效提升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循環利用技術、數字賦能技術。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碳減排管理,包括碳資產管理、參與標準制定、減排核算方法測算等。不少環保企業抓住碳減排機會,將其作為公司新的增長點。以光大環境、中國環保、康恒環境、綠色動力、曉數綠景等為代表的企業搶先入場。
曉數綠景依托自主產權的感知智能和認知決策等AI技術,通過數據驅動,幫助地方政府以及企事業單位實現精準碳達峰,智慧碳中和。
光大環境基于政策、商務、技術打造了“三圈五鏈”,并不斷驅動減污降碳新技術的研發,包括清潔能源替代技術、電能替代技術、非化石原料替代技術等。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