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7 09:32
來源: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重點推廣應用粉煤灰大摻量制混凝土技術,粉煤灰礦井充填技術,新型陶粒高效燒結設備及工藝技術。
(五)冶煉廢渣。
發展方向。鼓勵園區內建設冶煉廢渣綜合利用中心,集中回收多種稀有金屬、貴金屬元素。積極推動應用冶煉廢渣制備建筑材料。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磁場流體分離技術、沉淀法、離子交換法、溶劑浸出技術等有色金屬冶煉廢渣回收再利用技術。推廣應用液態熱熔渣規模化制備礦渣棉及制品技術。推廣應用電解錳渣資源化綜合利用工藝技術。推廣應用釩渣亞熔鹽法釩鉻共提與產品綠色制造集成技術。
(六)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
發展方向。引導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發展,加強產業鏈協同。推動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產業商業模式創新,拓展梯次利用電池在光伏、商業、園區等儲能場景應用。推動提升廢舊動力蓄電池再生利用能力,高效回收鋰、鎳、鈷等金屬元素。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高兼容性退役電池快速無損檢測與分選系統相關技術,退役動力電池包柔性智能拆解系統相關技術,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單體自動化拆解及正負極材料修復技術,磷酸鐵鋰電池黑粉濕法全資源化回收技術等廢舊動力電池檢測、拆解、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技術。
(七)新興固廢。
發展方向。引導風電、光伏生產制造企業以輕量化、易拆解、易運輸、易回收為目標,在產品設計生產階段進行綠色設計。鼓勵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園區、頭部企業等圍繞退役風電、光伏設備精細化拆解和高水平再生利用探索適用于我省的先進技術和商業模式。鼓勵延伸晶硅光伏產業鏈條,發展退役光伏組件再生利用產業。
重點推廣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退役風電葉片及熱固性材料高效處理智能裝備及產業化應用技術,廢舊風電葉片分級綠色處理循環綜合利用技術,廢舊風電葉片拆解處理技術,退役風電葉片工廠智能化切割工藝及設備。推廣應用晶硅光伏組件回收工藝技術及國產化設備,晶硅光伏組件高壓研磨拆解成套技術與裝備。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產業綠色轉型推動固廢源頭減量。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期淘汰產生嚴重污染環境的工業固體廢物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名錄》,加快推動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等重點領域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退出。鋼鐵行業重點實施電爐短流程煉鋼高質量發展引領工程,加快推動全省電爐短流程煉鋼轉型升級,提高廢鋼規模化綜合利用水平。落實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和綠色供應鏈管理,推動工業固廢源頭減量。
(二)推動技術升級降低固廢產生強度。圍繞工業固廢減量化,開展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產品征集推廣,引導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提升產廢企業對工業資源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完善工業固廢分級回收利用體系,增設復雜難用固廢無害化處理工藝,降低固廢產生強度。推廣非高爐煉鐵、有色金屬短流程冶煉、礦石智能高效分選技術與設備、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及有價元素提取技術、大宗工業固廢無害化處理關鍵技術等先進工藝。
(三)強化重點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及管控。定期組織第三方機構調查全省磷石膏、鋰渣等工業固廢的產生、消納情況。建立重點工業固廢生產企業臺賬,明確企業磷石膏、鋰渣等固廢出庫登記、數據上報責任。完善各市(州)重點固廢常態化調度工作機制,積極組織開展磷石膏、鋰渣綜合利用供需對接會,構建重點固廢高值化綜合利用產業鏈,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四)推進再生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持續開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培育,加強已公告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規范企業動態管理,落實季度報告機制。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推動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提高廢舊汽車、廢舊家電等規范化、精細化、標準化拆解水平。鼓勵廢鋼、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產業鏈延鏈補鏈,促進再生資源深加工,開發高值化產品體系。積極推動高端裝備再制造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及科研機構、高校探索廢舊光伏組件、風電葉片等新興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完善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利用相關配套政策。
(五)強化跨產業協同利用。積極推動礦產、冶金、化工、建材等產業協同耦合發展,持續提升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等產業對工業固廢的消納能力。鼓勵利用瀑落式回轉窯、墻材隧道窯等工業窯路探索多固廢協同利用模式。支持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脫氯固鈣資源化、水泥窯協同處置飛灰等試點示范。鼓勵建材行業、循環利用行業的頭部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搭建產學研用平臺,加快開發工業固廢高摻量、高附加值制備綠色建材產品體系。鼓勵各市州建立健全地方標準、組織召開產品展覽展示會,提升固廢基建筑材料市場接受度。
(六)強化行業標桿引領。依托攀枝花、德陽、雅安、涼山等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國家級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打造以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產業集群。規范省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日常運行管理,建立健全定期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培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域頭部企業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園區建設“無廢企業”“無廢園區”及“近零碳排放園區”。
(七)完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專項調研工作,培育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示范企業、示范項目、示范場景。加強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生產、回收、綜合利用全產業鏈規范化管理,構建新能源汽車及電池生產企業、銷售企業、電池租賃企業、廢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和綜合利用企業、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等參與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閉環。推廣廢舊蓄電池梯次和再生利用領域先進工藝,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加大電池黑粉有價金屬高效提取技術推廣力度,拓展梯次利用電池在低速車、儲能、備電等場景應用。依托動力電池制造、動力電池材料生產頭部企業,建立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應用產業基地。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