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7-15 14:54
來源:工信部網站
7月15日,工信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提升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提出到2022年,區域年綜合利用工業固廢量8億噸,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1.5億噸,產業總產值突破9000億元,形成30個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建設50個產業創新中心,培育100家創新型骨干企業。區域協同機制較為完善,基本形成大宗集聚、綠色高值、協同高效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新格局。計劃全文如下: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提升計劃(2020-2022年)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化工業集聚,固廢產生強度高,綜合利用潛力大,產業互補性強。從戰略全局的高度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升級,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培育綠色新動能的重要抓手,對于解決城鄉建設砂石料短缺重大民生問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當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處于綠色發展攻堅階段,產業發展不平衡,區域協同不充分,產業集中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為進一步提升區域資源利用效率,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升級,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堅持創新引領、突出重點、協同融合,聚焦典型固廢,以技術支撐、模式創新、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培育為抓手,推動區域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打造成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區域協同發展實驗區、產城融合發展典范區。
(二)發展目標。到2022年,區域年綜合利用工業固廢量82億噸,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1.5億噸,產業總產值突破9000億元,形成30個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建設50個產業創新中心,培育100家創新型骨干企業。區域協同機制較為完善,基本形成大宗集聚、綠色高值、協同高效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新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三)協同利用工業固廢制備砂石骨料。京津冀核心區是全國建設強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常規砂石骨料短缺已成為制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突出瓶頸。充分利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尾礦、廢石等存量工業固廢資源,以張家口、承德、唐山等地為重點,建設一批利用尾礦、廢石等固廢制備砂石骨料、干混砂漿等綠色砂石骨料基地,利用“公轉鐵”專列、新能源汽車運輸等條件,保障京津重大工程建設的砂石骨料供應和質量,到2022年,具備年替代1億噸天然砂石資源的生產能力。
(四)推進大宗冶金與煤電固廢協同利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我國冶金和煤電產業最主要的集聚區,工業固廢的產生與堆存已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在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等地的冶金和煤電產業集中區,建設10個以上協同利用冶金和煤電固廢制備全固廢膠凝材料、混凝土、路基材料等的生產基地,推動鋼鐵、煤電、建材、化工等產業耦合共生,實現年消納工業固廢3億噸。
(五)壯大工業固廢高值化利用產業規模。以河北、山東為3重點,開展冶金固廢多元素回收整體利用,提高銅、鉛、鋅、金等有價組分回收效率。以山西、內蒙、河北等地為重點,開展工業副產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尾礦、熱熔渣制備新型建材等高值化產品推廣應用,新增工業固廢高值化利用能力1000萬噸/年。以山東淄博、河南焦作、山西呂梁等地為重點,開展赤泥提取有價元素、低成本制備生態水泥等應用,有效解決赤泥利用難題。
(六)提高廢舊金屬利用水平。統籌區域內資源配置,發揮現有產能優勢,引導廢舊金屬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推進鋼鐵企業短流程煉鋼技術應用,支持一批鋼鐵生產企業與廢鋼回收加工企業合作,建設一體化大型廢鋼鐵加工配送中心。以精細拆解、清潔提取、高效富集為導向,以智能化和數字化管理為手段,在區域內培育一批再生銅、再生鋁高值化利用標桿企業。
(七)推動廢舊高分子材料高效利用。落實廢舊輪胎、廢塑料行業規范條件,建設一批舊輪胎翻新、精細膠粉制備、再生塑料造粒等項目,在河北定州、山東濟南、河南焦作、山西平遙等地培育一批加工利用龍頭企業。加強廢紙及紙基快遞包裝物回收利用,以天津、北京、河北、山東等地為重點,建設3~5個大型區域廢紙分揀加工中心和廢紙倉儲物流交易中心,打造區域廢紙回收利用產業集群。
(八)加快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規模最大的區域,充分發揮骨干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平臺及第三方機構等方面優勢,加強區域互補,統4籌推進區域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推動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內蒙在儲能、通信基站備電等領域建設梯次利用典型示范項目。支持動力電池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區域退役動力電池回收處理能力。
(九)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以集聚化、產業化、市場化、生態化為導向,加快建設山西朔州等25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促進優勢資源要素集聚。以現有產業園區和骨干企業為基礎,在天津子牙、河北定州、山東臨沂、河南許昌、內蒙古包頭等地建設15個再生資源產業園區,通過技術改造、產品升級、管理優化等方式打造綠色園區,推動技術、標準、政策、機制協同創新。遴選發布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協同提升重點項目,培育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跑者企業,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跨區域協同發展和有序轉移。
(十)推動生產系統協同處理城市廢棄物。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有機結合,支持冶金、建材等工業窯爐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探索產城融合發展新路徑。因地制宜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險廢物等項目建設,提高固廢對工業生產原(燃)料的補充和替代作用。支持一批建材企業在河北、山東等省布局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