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8 09:48
來源:生態環境部
謝謝!
生物多樣性保護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資支持
南方周末記者:生物多樣性保護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支持,請問生態環境部如何引導金融機構來保護生物多樣性?謝謝。
王志斌:謝謝您的提問。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福祉、健康的地球和經濟繁榮的基礎。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新自然經濟報告》顯示全球經濟中有44萬億美元適度或高度依賴自然生態系統,這相當于全球GDP的一半以上。
金融機構作為促進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利益相關方,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角色獨特,既可以通過投資風險管理避免潛在的生物多樣性損害,也能發揮創新投融資模式上的優勢填補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缺口。因此,生物多樣性保護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資支持。近年來,金融機構領域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進程不斷推進。COP15第一階段會議生態文明論壇上,36家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24家外資銀行及國際組織共同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宣示》。COP15第二階段會議銀行業自然與氣候行動主題邊會上,120余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國際組織發布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行動方案》。據我了解,截至2022年7月,已經有來自19個國家的103家金融機構簽署生物多樣性融資承諾,承諾通過其融資和投資活動,保護并恢復生物多樣性。
具體來看,一些生物多樣性水平較高的地區已經采取多種金融方式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并取得初步成效。比如云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保險試點,對野生動物肇事導致的居民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進行補償并已實現全覆蓋。再比如,2021年9月底,中國銀行成功發行全球金融機構首筆生物多樣性主題綠色債券,規模18億等值人民幣,用于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
下一步,我們將在更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時進一步考慮將建立多元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投融資機制作為優先行動,引導更多的金融機構將生物多樣性作為相關決策的重要考慮因素,不斷完善政策保障,拓展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的參與和支持生多保護力度,豐富投資渠道,推動金融機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同時,通過開發并運用創新性金融產品和工具來助力解決生物多樣性資金短缺的問題,為推動和落實“昆蒙框架”做出貢獻。
謝謝!
協同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
澎湃新聞記者:近年來氣候變化形勢明顯加劇,請問給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了怎樣的挑戰?如何協同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
王志斌:謝謝您的提問。
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是當前全球突出的兩大環境問題。中國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兩者的協同應對。在黨中央、國務院統籌部署和領導下,生態環境部已聯合其他部門就協同治理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生態環境問題開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將協同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納入各類規劃、戰略和計劃,相繼出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和《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等綱領性文件,指導國家中長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工作。
二是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統籌協調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并將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要求納入省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指南和城市體檢評估規程,加強引導。
三是持續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近年來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濕地與河湖保護修復、水土保持、土地綜合整治等重點生態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持續加強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系統監測、研究和評估,為協同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四是積極開展多邊國際合作,助力全球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通過“一帶一路”“南南合作”等多邊合作機制、加大全球環境基金捐資力度,持續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支持。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氣候變化應對協同治理體系,持續開展協同增效研究與評估,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凝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合力。
謝謝!
生態狀況調查發現黃河流域植被覆蓋度顯著增加
每日新聞記者:據我們了解,生態環境部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是開展生態狀況的調查評估,請問工作開展情況如何?都發揮了哪些作用?謝謝。
王志斌:謝謝您的提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是制定生態保護修復政策的科學基礎。2000年以來,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國科學院等相關部門,完成了3次調查評估,正在開展的第4次也已基本完成。在這里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項工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