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環保行業的創新在哪里?如何去發現?

時間:2023-04-27 09:28

來源:侯鐵成談投資并購

作者:侯鐵成

上周剛剛結束的環博會,成為這兩周行業內討論的熱點。很多行業人士參展后表示感慨頗多。昨天本公號推出E20綠谷工作室的《在沒有“冰激淋”的環博會,火熱中看到行業里也有一面“涼涼”》一文,談到行業在展會上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引起了很多共鳴。

今日,我們推出侯鐵成先生的環博會后隨筆,談談什么是創新?環保行業的創新在哪?我們應該如何去發現?

前幾天去了環博會,近距離感受了環保行業的發展。環保博覽會,除了老朋友聚會,看看企業規模,看看整體形式,還有就是想看看企業都有什么新產品展示。

我們擔心人太多,所以很早就出發了,現場看人不少,但并不是特別擁擠。個人感覺總會有些偏差,疫情之后,參展的很多,據說有2400家,第一次這么齊全的。但要說是盛況空前,應該是達不到的。

01大公司的創新窘境

看了一些大型環保上市公司展臺做得都不錯,也挺大氣的。但顯然用心程度不夠,導致人氣度都不是很高。展臺面積很大,更多的是個撐著排面用,對未來還是觀望,沒有躬身入局。

按說大企業應該搞些新產品的展示,技術項目的展示,但我走馬觀花地看了幾個,并沒有看到新的產品和技術,只看到了一些項目的簡單介紹。

環保行業催生了一波大企業,他們靠金融、靠工程起家,打著技術的旗號。后面潮水來了,都陷入了迷茫,無論他們企業能否形成商業閉環,個人能否全身而退,但過去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他們也意識到這一點,但又不想承認,亦或是沒法承認,然后逐步地失去機會。歷史不言不語,卻預示未來走向。

等待他們的只有整合,被收購。早點承認現實,積極參與可以獲得最大收益。反應慢了,很可能被時代無情地碾壓,什么都剩不下。

02新上市公司的觀望

環保行業逐步進入存量市場,整合力度還是不夠。有一些新的上市公司參展,他們規模不大,但畢竟都是上市公司,尤其是新上市公司,還是很珍惜這種展會的,相對比較賣力些。

展會上新上市公司明顯增加了,過去1-2年上市的環保企業真的不少,得有幾十家,算是環保巨額投資下的獲利者。他們更多的是幾個億收入,幾千萬利潤的環保配套技術產品公司,趕上一波紅利。既有行業的紅利,也有資本市場的紅利。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行業資本累積了資金的冗余。公司不大,都積累了挺大的一筆資金,大的有10個億,小的也有幾個億。

產品技術供應商,本質上不需要太多資金推動的,這筆資金對他們來說是新的轉型機遇,雖然招股書說的都是要建廠房,實際上大家還是觀望,多看,多聽。環博會是個很好的窗口和機會。

03小企業的新技術

許多朋友說,我不看中央展臺,去周邊展臺看看小企業。小企業數量多些,更專注于某個細分領域,可能會出現新的技術產品。但技術很難在營養匱乏的小企業中產生,我們心中會覺得小企業才是技術來源地,這個觀點是受到概率(數量多是基礎),以及一些心中理想的偏差所影響。

我看了挺多的傳統企業,生產制造的環保公司,銷售員還在提技術,老板對技術這個詞都懶得提了,尤其是熟人。有個老朋友說,這種展會就是維護客戶關系用,客戶來有個招待的地方,哪有什么新產品。我看他到處在逛,也是想找新產品。

環博會本身是展示新產品的地方,參展的選手卻想看看競爭對手有沒有新技術。

04創新是什么?

我們也觀察到一些企業提到產品標準化,新的商業模式,引進國外的技術,工藝不斷改進成熟。這些算不算創新?

我們需要定義下,什么是創新。產品標準化叫不叫創新,引進國外技術叫不叫創新,工藝成型穩定叫不叫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叫不叫創新。以下是我個人的理解,感覺不系統,還有待提高。

產品標準化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需要企業花精力做,而且有價值,但這個創新意義不大。企業的價值一部分來自研發,一部分來自管理。標準化更多是管理問題,一般而言管理是永遠要做的,隨著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管理要不斷跟上,但管理并不是創新。我們不能因為其創造價值,就叫他創新。

引進國外技術叫不叫創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也能創造價值,一個是提升整體社會經濟的效率,一個是在引進過程中,也要結合中國實踐進行一定的改進。也可能在改進過程中,不斷地研究,進行國產替代。我想前一段雖然創造價值,但不是創新,后一段算是模仿吧。

這次看到疊螺機鼻祖安尼康的口號,模仿千千萬萬,原創只有一個。看完兩個感覺,一個是原創還是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第二躺在原創上活著也沒啥意思。大部分創新都是發現,不是發明。你只是發現得早而已,別人學會了,用得更好了,你還在故步自封。由創新者變成守舊者,屠龍少年成了惡龍。

商業模式創新叫不叫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會改變很多商業本質,許多技術創新無法實現的東西,商業創新可以實現。比如美團買菜,共享單車這些,商業模式創新給社會帶來的很大的效率提高,跟技術創新效果一樣的。商業創新同樣也有些失敗,我們要像對待對技術創新失敗一樣寬容。

但商業創新總體上是比較容易復制的,同時許多所謂的創新都不算啥創新,不過是這個行業沒有用過而已。近代商業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模式創新空間很小了。因此商業創新總體是有價值,但大部分企業做不到真正的創新。有些創新也有問題,比如BOT算不算是創新,可以不算,這玩意國外早就有了,也可以算,國內沒有。然后呢,國內許多玩家把這個玩砸了,價值毀滅了。但從更大的角度看,可能推動了經濟發展,環境改善。問題可以容忍些。

工藝穩定,系統集成這些算不算創新。這個肯定是能創造價值的,而且許多時候有一定難度,需要做一定的研發提升。但總體上更像是管理,是一種漸進的過程。許多廠家把技術裝備化,裝備黑匣子化,集成化。總體上是這個意義,也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模仿也容易。

我們這樣看下來,許多創造價值的環節不算我們正常理解的創新,有些創新實際上不新了,有些價值通過模仿改進提升可以做到。關鍵看我們以什么角度看,從賺錢角度看,方式很多,從企業價值角度看,也有很多途徑。而創新只是創造價值的一部分,我們區分這個一個是更好地了解全局,一個是做好區分,知道不同方式方法有不同作用。避免自己把自己忽悠了,做了錯誤的判斷。

05什么是我心中的技術創新

那么環保行業會有什么樣的技術創新呢?除了應用場景,商業模式等其他套路外,我覺得許多跨界領域的技術會在環保領域有些創新應用。

環保本身是個大雜燴的行業,行業內的專家相對都是系統工程師,而且過去的環保發展得比較快,基礎理論跟不上行業的發展,行業又是個不成熟的行業。所以很難有新技術從環保領域誕生。

環保行業的學術專家更多是系統前瞻性的,真正的科學家并不多,這個領域也不培養科學家。但是許多其他領域的技術是可以應用到環保領域的,發揮巨大的作用。

這半年我看了很多這樣的技術的應用,比如說浦華引進的海卓,旋流除砂技術,是流場力場的控制問題。化工企業出身的浙江環興發明的噴霧干化技術,是化工領域技術的新應用。有些燃燒領域的技術在環保的應用,有些化工基礎材料在環保領域的應用。這些都是突破,都是一些前沿技術,都具有很大的價值。

這些領域的應用,很多都需要跨界才行,既要有原來行業的積累,又能對環保行業有深刻的理解,還能度過跨界融合那段困難日子。一旦做出來了,就有很大的溢價。

過去環保還是模仿為主,模仿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溢價的,溢價本身是經驗知識的積累,以及風險的補償。

我們一直在研究和尋找這些跨界技術,也一直想推進這些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未來也是以這個為使命,通過技術提升環保行業整體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環境質量。環境很重要,但成本同樣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環保行業需要考慮成本去做一些事。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