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7 09:02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E20黨支部
黨的二十大,深刻影響所有產業的變革與發展,也必然拉開環境產業深入探索未來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大幕。
環境事業關系生態文明,環境產業是政策驅動性強的產業。作為智庫引領的環境領域縱深服務生態平臺,E20環境平臺已有22年歷史。認真領悟二十大精神,是E20環境平臺的職責和任務。
黨中央要求二十大的學習和講解要讓人民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E20黨支部是具有使命感的基層黨組織,支部定位為黨在環境產業的使者,黨在非公領域的幫手。認真學習二十大精神,成為E20黨支部進行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自覺行動。基于此,E20黨支部第一時間組織企業員工對二十大精神進行了集體學習和專題解讀。
E20黨支部將相關學習的心得體會,系統整理成冊——《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中探尋環境產業高質量之路》,其中既有對中國共產黨新時代大政方針的理解,也有對二十大之后環境產業方向的認識,還有對二十大以后民營經濟發展路徑的建議。
自2023年1月10日起,本網站將陸續推出系列心得體會總結。本文為系列第四篇。
相對于人大、政協的兩會,黨的二十大除了關注經濟和民生,更偏重于政治。理解黨的二十大,就要理解中國的政治邏輯。
以前處于好學生階段的中國并不自信。以寫論文為例,我們的論文一般都是四段論:中國的現狀是這樣的;歐美發達國家是那樣的;我們有哪些差距;我們應該怎么做。這種格式慣例,就是以歐美發達國家作為標的來對標和評判中國。這種分析邏輯持續了很多年,涉及經濟、社會、學術方方面面,也確實帶動了中國的進步。
十九大以后,我們的學習和對標的邏輯發生了變化。如果還借用四段論來表示,就有了新的含義:我們的現狀是這樣的;廣大人民的需求是那樣的;還有哪些差距;我們應該怎么做。
對標邏輯發生變化,是從十九大開始的,二十大得到了強化。中國從建國的站起來,到改革開放的富起來,再到現在偉大復興的強起來。
在這個進化過程中,十九大提出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本質上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偉大回歸。十九大有兩大亮點,第一個亮點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是人民,歸宿點也是人民;總書記說,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滿不滿意、高不高興是黨一切工作的判斷標準。第二個亮點是黨領導一切,十九大報告說:東南西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這個一切包括軍隊。
黨能夠領導一切的基本前提是,執政黨在管理國家的時候,必須是始終和人民在一起的。這就需要設計一套完善制度,來確保黨和人民的一致性,并且形成一套穩定的制度,讓黨時時刻刻代表人民,黨和人民的聯系任何時候都不可分割。
全過程人民民主和黨的自我革命,是二十大對完善這一體制的非常重要的兩點完善補充和強化。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在社會主義的探索中,可能會有個別時候的迷茫和偏離,黨可以用體制的力量自我修正、自我調節、自我革命。只要能夠堅持初心和使命,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能夠回到正確的軌道上,這也是一種體制的自信。
學習二十大目錄
4.從人民至上出發,理解中國的政治邏輯
5.全過程民主是中國對民主的豐富和貢獻
6.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體現在哪里?
7.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
8.中國式現代化的三個融合
9.從環境視角來看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
10.環境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11.如何找到創新與守正之間的平衡?
12.兩個“毫不動搖”下的國企與民企分工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