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9 09:5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利偉
王瑟瀾
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焦學軍指出,清潔、高效、低碳是固廢處理發展新趨勢,國內垃圾焚燒廠能效較低,還存在巨大提升空間。他從能源利用效率評價指標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技術兩方面入手分析,并以某項目為例,對垃圾焚燒廠余熱深度利用進行總結驗證,他提出通過政策指引和技術改進來提升我國垃圾焚燒電廠能源效率精細化管理水平,進而提升垃圾焚燒發電能源利用效率。
焦學軍
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曹國憲表示,2022年是充滿不確定的一年,與其在不確定里恐慌,不如在確定性中增長。他指出,固廢產業要擁抱趨勢,實現內生增長,從綁定時代到引領時代,以“創新+選擇”開啟第二曲線,穿越周期,實現企業進化,實現戰略升級,推動達成高質量發展目標。
曹國憲
浙能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韋東良指出,垃圾焚燒行業面臨發展痛點,要通過提升發電效率、垃圾協同處置、拓寬供熱市場、資源循環利用來尋求破局之道,浙能錦江環境主要在原址改擴建、異地拆建、數智賦能三方面探索實踐高質量發展模式,打造環保能源雙中心。
韋東良
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胡延國采取視頻現場連線方式,他指出行業現狀堪憂,企業普遍面臨財務狀況緊張:應收賬款比例持續增加,且中短期預計難以改善;現金流、負債率壓力增大。與此同時,固廢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發展機遇,下一步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發展,立足五位一體,打造耦合統一的系統工程,探索第二增長曲線,實現環境、資源、能源、氣候“四位一體”布局。
胡延國
深圳能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賢祥表示,垃圾焚燒發電的碳減排效應明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面臨雙碳挑戰,他提出垃圾焚燒的破局之路,包括構建碳核算標準與指標體系、突破固廢低碳利用技術瓶頸、采用數智化強基賦能、打造城市大固廢協同處置系統等八大路徑。
白賢祥
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博士、教授級高工、技術中心主任蘇鍵指出,環保產業呈現三大趨勢:一是環境治理基本飽和,二是宏觀政策朝“精耕細作”方向發展,三是環保產業增速放緩、進入存量升級時代。對此,他提出未來環保產業發展應聚焦5大方向:深耕主業、數智賦能、強調政策、緊抓雙碳、探索嶄新賽道。
蘇鍵
北京中持綠色能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董玉婧指出,有機廢棄物碳減排潛力巨大,當前主流資源化技術主要有生物處理、熱處理以及生物養殖,她在發言中重點介紹了中持綠色厭氧技術產品及好氧技術產品,展示了中持綠色對于有機廢棄物還田利用實踐。
董玉婧
深圳市朗坤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廖潤之以兩大標桿項目:廣州東部固體資源再生中心、中山資源再生中心為例,介紹了朗坤環境專注有機固廢領域21年,依靠生物科技引領有機固廢資源化利用變革。朗坤環境依靠微生物技術進行有機固廢深度資源化,借助數字化賦能、精細化運營手段,打造餐廚垃圾智慧收運處理平臺。
廖潤之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北京上善易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郝小軍從資本視角看固廢產業。他指出,2022年上市環境企業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環境產業發展進入第Ⅲ周期。他分享了關于發展方向的幾點思考:資本市場對資源化戰略仍然肯定,細分領域的內部產業孵化,面向未來的跨界探索要量力而行。他進一步指出,多層次資本市場及注冊制改革為技術型環境企業開啟了更便捷的上市通道,企業還需進行資本戰略考量及路徑選擇。
郝小軍
高端對話——領跑企業對話“領跑者”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曹斌做引導發言。他分享了高質量發展驅動下,如何構建環境領域服務產品的評價方法體系?他指出,環境產業向產品和服務升級,當下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標準化。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與E20環境平臺聯合成立兩山標準化研究中心,雙方優勢互補,打造“領跑者”一站式服務通道,塑造環境領域標準化服務“六維” 模型,“雙百跨越”垃圾焚燒標桿行動不斷清晰描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方向。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