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4 10:47
來源:黑龍江省工信廳
綠色制造管理機制。健全省級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相關政策,完善綠色制造評價規范和動態管理機制,探索綠色制造建設扶持體系和模式,培育專業化綠色制造第三方服務機構。評選發布省級綠色制造名單,推廣先進示范經驗,鼓勵名單內企業和園區定期發布綠色發展報告。
10.促進工業清潔生產
推行工業清潔生產理念,引導企業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加快有毒有害、高含碳量原輔料和燃料減量替代。鼓勵企業新改擴建的項目全面采取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引導企業單位產品能耗、水耗、物耗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推動企業持續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加大先進高效環保裝備推廣應用力度。加強對企業排放的監管力度,引導企業不斷降低污染和碳排放,鼓勵企業對排放的“三廢”進行多次、多途徑處理和循環利用。對“雙超、雙有、能耗超限額”的重點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健全清潔生產技術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專業高效的“一站式”清潔生產綜合服務商,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清潔生產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工信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4 清潔生產促進工程
源頭減量。推進原輔材料低碳化無害化替代,實現污染物和碳排放源頭削減。
過程控制。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推動鋼鐵、石化、焦化、建材、農副食品加工等重點行業企業綠色低碳技術、工藝、設備應用。加快企業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清潔生產改造,提升生產過程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推進重點企業達到國際清潔生產先進水平。
末端治理。推動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排放量大的企業,對標超低排放、特別排放限值等標準。支持重點行業開展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升級改造,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監測、治理等過程中應用。
(四)加快構建循環經濟體系
推動企業開展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延伸再生資源產業鏈,培育再生資源利用龍頭企業。鼓勵建設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強化企業、園區、產業集群之間的循環鏈接,推廣循環經濟發展典型模式。
11.加強再生資源行業規范管理
按照國家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行業規范標準,積極推動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舊輪胎、廢紙、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列入國家準入規范名單,促進再生資源產業聚集規模化發展。大力推進再生原材料使用推廣,拓展再生原材料市場應用渠道,強化再生資源對戰略性礦產資源供給保障能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發展秸稈替代、高值應用和精深加工。到2025年,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率達到86%,利用率達到60%。(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大力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
實施工業固廢減量化行動,實現源頭減量。加大技術、工藝和裝備改造力度,降低工業固廢產生強度和綜合利用難度,提高工業固廢品質。大力推進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工業廢渣、尾礦等工業固廢規模化高效利用和多渠道高值利用,深入挖掘復雜難用工業固廢利用潛力,重點推進尾礦有價組分高效提取利用和煤矸石原位井下充填,鼓勵尾礦就地消納、生態改造和綠色應用。培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龍頭企業,強化跨區域協同、跨產業耦合,推廣工業固廢利用典型示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新模式,引導企業積極主動開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評價。到2025年,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累計完成300戶工業企業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工作。(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發展再制造產業
開展再制造產品評價、認定。發展高端智能再制造,開展發動機、電機等產品和高值部件的再制造,重點突破飛機報廢拆解循環再制造模式,破解報廢飛機處置難題。培育專業化再制造企業,完善再制造產業鏈條,深入開展高端再制造試點,推動再制造產業聚集化發展。(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建立健全回收體系
大力完善回收利用體系,加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引導企業積極開展自建和參與回收體系建設,鼓勵龍頭企業拓展回收渠道、暢通回收網絡、創新回收模式。推動數字技術與回收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全品類、全流程、可溯源、線上線下協同的現代化回收模式,培育綜合、專業、綠色和智能化回收服務商。(省商務廳、省供銷社、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5 資源綜合利用工程
固廢循環利用技術裝備。推動精煉鋼渣、鋼渣自解及穩定化、鋼渣微粉和鋼鐵渣復合微粉、生物技術尾礦復墾技術、尾礦膠結充填、粉煤灰制備高強度發泡陶瓷等利廢建材生產、煤矸石回填、煤矸石材料化等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廣。支持大型節能高效工業固廢處理裝備推廣,重點發展尾礦、工業副產石膏、工業廢渣、煤矸石等高效利用設備,推進廢鋼鐵、廢紙等高效清潔化利用和智能化分揀加工設備創新應用,開展報廢汽車、電器電子產品智能化拆解利用裝備改造。
固廢高效高值利用。開展尾礦、煤矸石、工業廢渣等生產人造石材、發泡陶瓷、裝配式墻材、節能保溫墻體材料等高值化利用,推進鋼渣塵泥、化工鐵泥等固體廢物高效環保脫雜提取有價元素等先進技術改造,鼓勵尾礦、煤矸石等生產再生砂石骨料,挖掘工業副產石膏無害化應用潛力。推動廢航空航天產品、廢舊汽車、廢塑料、廢輪胎、廢舊纖維、廢舊動力電池等高品質再生利用技術及高端產品開發。開展柔性成型、特種材料、無損檢測等關鍵再制造技術產業化應用。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