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7 10:40
來源:中國政府網
10月25日,農業農村部、水利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工作方案》,就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出部署安排。
《方案》提出,開展農村河塘清淤整治、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淤地壩建設、山洪災害防治,做好農村水利設施維修養護,實施一批其他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水利基礎。
《方案》明確,鼓勵符合條件的相關市場主體參與承建;推行政府投資與金融信貸投貸聯動;鼓勵社會資本合作建設運營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建立穩定多元的貸款償還渠道。
關于印發《關于擴大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漁業)廳(局、委)、水利(水務)廳(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自然資源(海洋)廳(局、委)、商務廳(局、委),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各銀保監局:
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大盤的重點任務,有利于增強食物保供能力、帶動基礎產業發展、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具有長遠的重要性和現實的緊迫性。9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擴大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農業農村部
水 利 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 政 部
自然資源部
商 務 部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2022年9月30日
關于擴大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工作方案
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大盤的重點任務,有利于增強食物保供能力、帶動基礎產業發展、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具有長遠的重要性和現實的緊迫性。為加快推進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擴大有效投資、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重大項目設計為支撐,用好投融資政策工具,完善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為保供防通脹、穩住經濟大盤奠定堅實基礎。
在工作推進中,一要體現快速,抓住秋冬農閑有利時機,已開工的項目加快進度,已批復的項目抓緊開工,已下達的投資計劃抓緊落實到位,集中時間、聚集資源、聚合力量,加快建設,確保年內見效;二要突出重點,聚焦灌區等水利設施補短板和改造升級、受災地區農業設施修復,以及事關食物產能鞏固提升和農業提質增效的項目,在完成既有建設任務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建設量,促進生產發展,改善農村民生;三要創新機制,以省為單位,允許跨市、跨縣打捆打包推進,堅持多元化主體共同參與建設,創新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推動政府投資和金融社會資本聯動投入、助農興村;四要注重實效,加強組織實施,務求選準項目,建立項目臺賬,確保盡快建成并發揮效益,形成投資拉動效應。
二、建設內容
從現在到年底前,聚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弱項,突出抓好大中型灌區等水利設施、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以及現代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項目建設,確保盡快開工、盡快見效。
(一)灌區等水利設施建設和改造升級。灌區等水利設施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今年水旱災害暴露出灌區等水利設施短板突出,亟需加快補齊。
一是大中型灌區建設和改造。目前,灌區工程老化失修問題突出,需盡快改造升級。抓緊實施一批大型灌區、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新建一批大型灌區。
二是水庫除險加固。加強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及時消除水庫安全隱患,并盡快恢復增強現有水庫在抗旱保供水、保農業生產等方面的能力。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十四五”水庫除險加固實施方案》,今年底前,抓緊實施一批大中型水庫、小型水庫除險加固。
三是排澇能力建設。針對長江、松花江流域等重點澇區受災頻繁、影響國家糧食安全、治理需求迫切的需要,對湖北漢江平原、湖南洞庭湖等重點澇區,安徽、江西等重點易澇區以及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低洼地進行重點治理,加快實施遼寧省澇區骨干工程治理方案。抓緊實施一批排澇能力建設項目。
四是中小型水源工程。新建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提高農業灌溉用水保障程度,有效解決缺水問題,增強抵御旱災的能力。重點推進實施一批中型水庫、小型水庫以及引調水等水源工程。
五是其他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開展農村河塘清淤整治、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淤地壩建設、山洪災害防治,做好農村水利設施維修養護,實施一批其他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水利基礎。
(二)農田水利設施補短板。針對農田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田間水利設施不足問題,強化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水利設施補短板,提升農田抗旱排澇防漬減災能力。根據旱、澇、漬綜合治理的要求,大力開展農田灌溉排水設施建設,重點建設和配套改造農田斗渠、農渠等輸配水渠(管)道和排水溝(管)道、泵站、集蓄水設施、涵閘等渠系建筑物。因地制宜建設高效節水灌溉設施。配套開展田塊平整、田間道路、農電設施、農田防護工程建設,發揮基礎設施整體效益。今冬提前開工一批農田水利設施補短板項目。
(三)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設施農業是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食物供給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設施農業規模偏小、整體設施裝備水平較低,影響產出和效益,需要加快改造、提升水平,向設施農業要食物。
一是設施種植業。新建一批設施蔬菜溫室大棚,補齊育秧育苗短板。聚焦設施蔬菜優勢區,以集中連片或一區多園的方式,新建和改造提升現代設施蔬菜基地,包括新建一批全年生產、立體種植、智能調控的連棟溫室和植物工廠等高端生產設施。在南方雙季稻區10個省份建設一批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在設施蔬菜優勢區建設一批區域性集約化育苗中心。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