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30 09:10
來源:中國固廢網
近日,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對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作出全面部署。作為八個標志性戰役之一,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對于推動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以來,生態環境部聯合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組織各地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決策部署,不斷加強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啟動實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完成各項重點任務預期目標,取得階段性進展,農村生態環境有明顯改善。同時也應該看到,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任務艱巨,工作基礎薄弱,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方面還存在突出短板,與人民群眾的美好期盼以及2035年建成美麗中國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行動方案》落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總要求,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出發點,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環境問題,以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膜回收利用、養殖污染防治等為重點領域,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等為重點區域,強化源頭減量、資源利用、減污降碳和生態修復,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為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行動方案》立足“三農”實際和發展需要提出主要目標。到2025年,農村環境整治水平顯著提升,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新增完成8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減少,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農膜回收率達到8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行動方案》針對主要領域和突出瓶頸,提出五個方面重點任務,明確路線圖和進度表。一是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包括分區分類治理生活污水、加強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銜接、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與利用等。二是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包括明確整治重點、系統開展整治、推動“長治久清”等。三是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包括深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持續推進農藥減量控害等。四是深入實施農膜回收行動,落實嚴格的農膜管理制度等。五是加強養殖業污染防治,包括推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嚴格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監管、推動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等。
同時,為扎實推進攻堅戰實施,《行動方案》提出四個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部門協作配合,地方落實推進。二是強化政策保障,落實地方財政事權,發揮中央資金引導效應,建立設施長效管護機制,依法落實用地審批等。三是強化監測監控,推進環境監測和污染調查。四是強化監督考核,健全成效評估機制等。
附
關于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局)、水利(水務)廳(局)、鄉村振興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要求,制定《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請認真貫徹執行。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水利部
國家鄉村振興局
2022年1月19日
(此件刪減后公開)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
(2021—2025年)
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任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對推動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加快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基本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總要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聚焦突出短板,以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膜回收利用、養殖污染防治等為重點領域,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等為重點區域,強化源頭減量、資源利用、減污降碳和生態修復,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行動目標:到2025年,農村環境整治水平顯著提升,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新增完成8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減少,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農膜回收率達到8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
分區分類治理生活污水。以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等突出問題為重點,提高農村環境整治成效和覆蓋水平。推動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統籌規劃、建設和運行,與供水、改廁、水系整治、農房道路建設、農業生產、文旅開發等一體推進,有效銜接。結合村莊規劃,重點治理水源保護區和城鄉結合部、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游風景區等人口居住集中區域農村生活污水。2022年6月底前,將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或方案)向社會公開并按年度實施。按照平原、山地、丘陵、缺水、高寒和生態環境敏感等典型地區,分類完善治理模式,科學合理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做好戶用污水收集系統和公共污水收集系統的配套銜接,合理選擇排水體制和收集系統建設方式,確保污水有效收集。在生態環境敏感的地區,可采用污水處理標準嚴格的高級治理模式;在居住較為集中、環境要求較高的地區,可采用集中處理為主的常規治理模式;在居住分散、干旱缺水的非環境敏感區,結合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可采用分散處理為主的簡單治理模式。優先推廣運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污水治理技術,鼓勵居住分散地區采用生態處理技術,可通過黑灰水分類收集處理、與畜禽糞污協同治理、建設人工濕地等方式處理污水,達到資源化利用要求后,用于庭院美化、村莊綠化等。2023年底前,省級相關部門篩選建立適合本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術工藝。督促各地完成現有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運行情況排查,對設施停運破損、管網未配套、處理能力不符合實際需求、出水水質不達標等非正常運行的設施制定改造方案,有序完成整改,提高設施正常運行率。到2025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5%左右;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5%左右;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新提升。(生態環境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