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30 09:32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劉彤整理
加強企業土壤環境監管。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監督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義務,依法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到 2025 年,至少完成一輪污染隱患排查整改。強化土壤污染重點行業企業拆除活動環境監管,重點防治拆除活動中的廢水、固體廢棄物、遺留物料及殘留污染物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鼓勵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因地制宜實施管道化、密閉化、重點區域防腐防滲改造和物 料、污水管線架空建設改造。實施在產企業土壤污染風險管控。
加強土壤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和地 下水污染綜合防治試驗區建設。推進報廢礦井、鉆井等清單建立,開展地下水環境風險評估,針對環境風險較大的報廢礦井、鉆井,實施封井回填。油氣開采油泥堆放場等廢物收集、貯存、處理處置 設施,按照有關要求采取防滲措施,防止采出水回注對地下水造成污染。選擇典型礦區試點探索礦區跨介質污染綜合治理。到 2025年,完成一批地級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及配套管理制度文件制定,完成一批化工園區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工程,實施一批地下水重金屬、有機污染修復試點工程。
推進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有序推進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修復。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健全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基礎數據庫,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和部門聯動監管,依法開展風險管控與修復。
有效落實耕地分類管理制度。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的區域,開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分析,逐步推動污染源整治。分區分類實施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在輕中度污染耕地推廣品種替代、水肥調控、土壤調理等安全利用措施,嚴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推行種 植結構調整。
《規劃》提出,堅持生態優先,實施系統保護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和修復,構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格局,修復重要生態系統,治理生態脆弱區域,強化生態保護監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規劃》強調,要強化源頭管控,有效防范重大環境風險 。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全面管控“一廢一庫一品一重”,強化環境風險源頭防控、預警應急及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生態環境風險,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加強工業園區環境風險防控。以沿黃河涉危、涉重工業園區為重點,強化工業園區環境風險防控,推進蘭州—白銀、寧東、陜北、鄂爾多斯地區能源化工基地環境風險管控體系建設。在寧東、咸陽、濮陽等化工園區,開展截流、導流、暫存設施及隊伍、物資“一體 化”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準備體系試點工程建設。
強化企業環境風險管控。以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為重點,嚴控 石化、化工、原料藥制造、印染、化纖、有色金屬等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加強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開展基于環境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的應急預案修編。督促推進企事業單位按要求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實施分類分級管理。針對企業產業類別、空間位置、風險特征、環境應急資源狀況等,篩選一批企業環境風險管控典型樣板。
強化尾礦庫環境污染防控。加強尾礦庫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完善尾水回用系統、廢水處理系統及防揚散、防泄漏措施,加強尾礦庫尾水排放及下游監測斷面水質的監測監控,建設和完善尾礦庫下游區域環境風險防控工程設施。嚴格新(改、擴)建尾礦庫環境準入,開展尾礦庫污染治理,到 2025 年,基本完成尾礦庫污染治理。
加強有毒有害物質環境監管。嚴格涉重金屬行業環境準入,持續加強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金屬污染減排和監控預警。完成重點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評估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嚴格限制高環境風險化學物質生產、使用、 進出口,并逐步淘汰、替代。依法嚴厲打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非法生產和使用、添汞產品非法生產等違法行為。
有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9 省區因地制宜推動 30 個左右地 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地級及以上城市固體廢物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全面整治固體廢物非法堆存。建立區域聯防聯治機制,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等違法犯罪活動。到 2025 年,城市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效能明顯提升,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
提升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與資源化利用水平。建設一批“新型功能性、高附加值型、規模化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推動工業固體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跨區域共享。支持開展冶煉廢渣和尾礦生產礦物微粉、煤矸石直燃發電、粉煤灰高附加值綠色建材利用等項目建設。
提升危險廢物收集處置能力。推動危險廢物分類收集專業化、 規?;?,以主要產業基地為重點,布局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設施,鼓勵建設區域性特殊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和利用處置設施。建立區域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審批“白名單”制度,探索危險廢物跨區域轉 移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提升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水平,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監控和信息化監管能力。到 2022 年,9 省區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與產廢情況總體匹配,區域內各類危險廢物基本得到妥善利用處置。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