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四部門:涉污水、工業廢水、土壤、危廢等領域,黃河大保護重點來了

時間:2022-06-30 09:32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劉彤整理

6月28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規劃》立足黃河流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提出了7方面任務,涉及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土壤修復及危廢治理等多個領域。

6月28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立足黃河流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提出了7方面任務,涉及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土壤修復及危廢治理等多個領域。

《規劃》提出,到2030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黃河流域生態安全格局初步構建,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得到優化,環境和氣候治理能力系統提升,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全面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實現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前達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基本形成,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到2035年,生態環境全面改善。黃河流域生態安全格局基本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環境和氣候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和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全面形成,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全面完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本世紀中葉,黃河流域生態安全格局全面形成,重現生機盎然、人水和諧的景象,幸福黃河目標全面實現,在我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為完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任務,《規劃》從組織領導、工程實施和投資支持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仍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究其原因,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觀制約,也有后天失養的人為因素。

一是流域經濟發展模式仍然偏重偏粗。黃河流域地區間發展差距明顯,資源開發、鄉村振興與生態環境保護矛盾突出。上中游經濟社會發展不充分,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加工和牧業等傳統產業為主導特征明顯,新舊動能轉換緩慢,轉型升級步伐滯后,煤化工、焦化、有色金屬冶煉、鋼鐵等“兩高一資”企業沿黃河干支流集中分布,產業同構現象突出。下游經濟社會發展較快,但傳統產業含 綠量、含金量、含新量少,缺乏較強競爭力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質量有待提高。

二是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黃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47億立方米,不到長江的7%。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40%的生態警戒線。流域農業用水占用水總量的66.9%,生態環境補水占比僅為7.7%。部分支流生態流量不足,13條主要一級支流中有7條出現過斷流,生態環境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三是流域生態環境脆弱。黃河一直“體弱多病”,生態本底差,生態脆弱區分布廣、類型多、易退化,整體性、系統性生態問題突出,恢復難度大且過程緩慢。流域四分之三以上區域屬于中度以上 脆弱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黃河上游屬于高寒高海拔地區, 高原冰川、草原植被、濕地生態極易遭受破壞,修復和恢復難度大。在全國主要流域中,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占流域土地面積比例最大,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積占比最高。

四是部分地區污染嚴重。黃河流域空氣質量與全國平均水平有明顯差距,2020 年,流域 PM2.5濃度比全國平均值高 15.2%,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比全國平均值低 7.4 個百分點;汾渭平原污染嚴重, PM2.5濃度為 48 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 83 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比率為3.1%。流域水質總體劣于全國平均水平,中游的汾河、 三川河、黃甫川等主要支流缺少生態基流,且污染物排放強度高,污染嚴重。個別地區土壤污染較重,部分地區、部分工業園區及重污染企業周邊耕地、有色金屬礦區及重點行業企業遺留地塊土壤污染問題突出。

五是生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煤化工行業企業數量約占全國的 80%,干支流沿河 1 公里范圍內有較多風險源,企業治污設施、環境監管及沿河污染預警應急水平等尚未完全達到高質量綠色發展要求。部分地區有色金屬礦區重金屬污染歷史遺留問題多,解決難度大。

任務下達,具體將如何落實?

如何具體落實《規劃》目標要求,《規劃》也給出了詳細的任務清單,包括9個專欄。其中涵蓋了水、土、氣、固廢等環境保護各大領域的具體實施項目清單。

《規劃》提出,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以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山東等省區為重點,開展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示范城市建設,規劃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實現再生水規模化利用。選擇缺水地區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示范,推動建設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綜合治理體系。重點圍繞鋼鐵、石化、化工、造 紙、紡織印染、食品、電子等行業,創建一批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示范企業,逐步提高廢水綜合利用率。積極推動再生水、雨水和苦咸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礦井水排放多的地區要制定礦井水利用規劃,統籌考慮區域內礦井水的綜合利用,統一建設相關基礎設施。推進隴東、寧東、蒙西、陜北、晉西等能源基地的煤炭礦井水綜合利用。

深化重點行業工業廢水治理。持續實施煤化工、焦化、農藥、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等重點行業工業廢水穩定達標排放治理。完善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進出水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建設,加強園區內工業企業廢水預處理監管,對進水濃度異常的園區,排查整治園區污水管網老舊破損、混接錯接等問題,推動黃河流域工業園區工業廢水應收盡收、穩定達標排放。到 2025 年,重點排污單位(含納管企業)全部依法安裝使用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效能明顯提升。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