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09:40
來源:上海環境
5月18日,由中央企業援滬醫療隊接管的上海市第五中學方艙醫院,圓滿完成抗疫醫療任務,正式關艙。5月20日,上海環境進駐該方艙醫院,連夜清運5000張床位和300頂帳篷,這也是上海環境打響“退役”方艙處置任務的第一槍。
組織專業力量 保障方艙妥善“退役”
隨著本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穩中向好,全市方艙醫院逐步“退役”關艙。為切實把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關卡,上海環境憑借資源化利用業務優勢,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第一時間組織專業力量投入到方艙醫院后續處置任務中,制定了技術標準,按照“一方艙一方案”的總體要求,為方艙醫院“退役”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全力為恢復城市安全運營保駕護航。
有資料顯示,上海全市方艙醫院數量超過100家,床位數超過30萬張。方艙醫院關艙后,需根據國家和市疾控中心的相關規定,經過專業消殺達到安全標準,然后,按照物資的資源和污染屬性,將拆除物分為可直接利用物資、拆除垃圾、涉疫垃圾、專項生活垃圾、有害垃圾和廁所糞污。根據測算,現有方艙醫院關艙拆除后,直接回用物資包含床位30萬張、床頭柜30萬個、洗手池14700個、活動廁所12500個、移動淋浴間1800個,拆除垃圾、涉疫垃圾和專項生活垃圾的總量將分別達到1210噸至1510噸、15噸至30噸和900噸至1200噸,各類拆除物總量高達18095噸至20540噸。
為妥善處置關艙后的海量拆除物,根據上海城投集團部署要求,上海環境提前備足預案,統籌專業力量,成立方艙醫院廢棄物處置領導小組,以及拆除垃圾與專項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醫療垃圾收運處理、技術支持工作組三個專業工作團隊,做好了承擔方艙醫院廢棄物處置任務的專業準備。
目前,由上海環境固廢事業部專業骨干組成的處置專班,已駐點松江天馬園區,以此為實戰指揮中樞,定期召開視頻會議,對市場信息、方案編制及實施路徑等重要內容反復研究、論證,為后續制定“一方艙一方案”奠定堅實基礎。目前,固廢事業部牽頭的《關艙后方艙廢棄物收運及處理方案》初稿已修訂完成。
匯聚專業團隊 制定“一方艙一方案”
在前期上海環境圓滿處置方艙醫療廢物的基礎上,方艙處置專班通過對虹口區第五中學的現場踏勘和與運營方、資產方的充分的溝通下,達成了由上海環境進行資源化利用的處置共識。據處置專班介紹,虹口區第五中學方艙醫院清運出來的行軍床和帳篷,經虹口民防辦消殺評估后,將由專業運輸隊伍運輸至城投環境兩網融合站點,進行回收處置。這只是上海環境“退役”方艙處置任務的小試牛刀。
處置專班近期分別赴中企濱江智慧廣場方艙醫院、吳淞郵輪碼頭方艙醫院及松江2號方艙醫院等地進行了實地踏勘,對于方艙所屬行政區、占地面積、床位數、建筑結構形式及方艙的運營、資產、施工各方等基本情況進行詳細排摸,并登記成冊。秉持“一方艙一方案”原則,根據3個方艙醫院的不同特點,處置專班會同上海環境院以《關艙后方艙廢棄物收運及處理方案》、《方艙拆除物收運處置技術標準》為藍本有針對性地研究3家方艙電氣、電子設備類的消殺技術,排摸和細化相關成本,目前已制定了《楊浦中企濱江方艙關艙消殺和資源化處置實施方案》。
發揮專業能力 采用分類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對于方艙醫院拆除產生的各類廢棄物,上海環境將遵循“綠色低碳、環保安全”的理念,按照“循環利用、資源再生利用、末端安全處置”的原則,加以分類利用和無害化處置。通過降低拆除作業的碳排放,對方艙拆除物的有序處置,盡快恢復場地原有功能等。
上海環境下屬的松江、嘉定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日處理規模分別為1800噸/日、1500噸/日,可及時消納方艙拆除的建筑垃圾。上述設施采取“兩級破碎+多級篩分+多級分選”工藝,將金屬、木頭進行分選后再利用,磚塊、混凝土塊等加工成為不同粒徑的粗細骨料,用于生產建材。前期因疫情來襲,建筑垃圾量下降,兩家廠區靈活抓住“空檔”期,將2022年度的維修和技改工作提前,完成反擊破板錘更換、振動篩、輸送皮帶等設備磨損件更換和缺陷整改等,減少故障隱患,提升設備效能和可靠性。目前廠區設備均狀態良好,為隨時接受方艙廢棄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經醫療衛生和疾控部門鑒定,存在潛在污染風險的物品,如:病人床上用品、個人用品等,則納入醫療垃圾收運系統安全處置。上海環境下屬的嘉定、老港、崇明等3座醫療廢物焚燒處理設施,共計日處理規模為392噸,主要采用“焚燒+余熱利用+急冷+煙氣凈化”工藝,可對上海市常規狀態下全域的醫療廢物進行安全處置。
除此之外,對整體拆除、整理和運輸完畢后剩余的其他垃圾,可以作為專項生活垃圾運至各焚燒廠處置。上海環境下屬在滬共有6家生活垃圾焚燒廠,分別位于浦東、松江、崇明、金山、奉賢、嘉定等地,總處理規模達18500噸/日。盡管運至此處已經是這些垃圾的最終歸宿,但每焚燒一噸垃圾可以產生450度的“綠電”,可以讓上海市的10戶家庭使用一周左右,與煤電相比減少了二氧化的減排。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