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10:36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
10.構建全省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農業自然資源、重要農業種質資源、農村集體資產、農村宅基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大數據,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標準體系,完善各類數據資源體系,探索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設立農業農村特色農產品大數據平臺。(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11.建設數字農業農村綜合服務體系。推動“互聯網+”社區向農村延伸,提高村級綜合服務信息化水平。積極引導推動“互聯網+”社區、村務在線運行、農村人居環境智能監測、農村三資數字化管理、鄉村數字畫像等,逐步實現信息發布、民情收集、議事協商、公共服務等村級事務網上運行,更好服務于農民生產生活、農村社會治理。(牽頭單位:省農業農村廳)
12.提升信息惠民服務水平。加快“雙千兆”網絡與教育、醫療等行業深度融合。全面改善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推進鄉村數字校園建設。發展“互聯網+教育”,建設一批城鄉中小學同步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示范項目。提升縣鄉醫療衛生信息化服務水平,加快電子健康檔案、病歷等共享應用,提升遠程服務能力。加強鄉村網絡文化引導,建立齊魯鄉村文明新風尚。完善面向農村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務體系,提升救助供養效率和精準度。(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現代鄉村物流建設行動。
13.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全覆蓋。在實現快遞進村的基礎上,全面鞏固、提升、完善快遞進村服務網絡,打通綠色農產品入超最先“一公里”和優質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重點推動利用農村客運、郵政基礎網絡加快進村,促進服務功能疊加復用,提高進村社會綜合效能,積極開展村級快件攬收、投遞業務,暢通農村市場流通。(牽頭單位:省郵政管理局)
14.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節點。按照“縣級中轉、鄉鎮級分撥、村級配送”的原則,加快推進寄遞物流網絡節點建設,形成以縣級物流中心、鄉鎮服務站、村級服務點為框架的三級物流網絡。加快農村快遞網點布局,鼓勵發展“多站合一”的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一站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推進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整合交通客貨運站場、快遞企業網點、電商服務站點、農產品市場和流通網點等資源,加強末端網點建設。(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5.提升物流設施設備配備水平。鼓勵郵政、快遞企業、供銷合作社和其他社會資本合作建設預冷保鮮、低溫分揀、冷藏倉儲等設施,增加干線和末端冷鏈運輸車輛,開通冷鏈運輸,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推進農產品冷鏈等專業物流站點設施建設,提升改造倉儲、冷庫等存量設施及分撥、轉運、裝卸等配套設施,實現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建設項目選點與物流服務站點建設結合。推進機械冷庫和氣調貯藏庫等冷鏈裝備配置,在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新建冷庫,或將閑置的房屋、廠房、窯洞等通過保溫隔熱改造、安裝機械制冷設備等措施,改建為冷庫。(省農業農村廳、省郵政管理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行動。
16.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扎實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強化鄉鎮教育支撐能力,提升鄉鎮駐地學校辦學水平,指導市縣開展相應試點工作。改善鄉鎮駐地學校的辦學條件,鄉鎮駐地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穩定在省定辦學標準之上。持續改善擬保留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農村中小學取暖、廁所、食堂、運動場地、功能室建設、教學設備、飲水等生活服務設施不低于城區(縣駐地區域)學校。(牽頭單位:省教育廳)
17.提升鄉村醫療服務水平。加強鄉村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政府辦衛生院的基礎上,在涉農縣(市、區)開展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建設,構建農村地區30分鐘重點疾病救治服務圈。科學統籌村衛生室布局,加快中心村衛生室、一般村衛生室、村衛生室服務點建設,積極推進村衛生室房屋產權公有。(牽頭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18.改善農村養老服務能力。建立覆蓋縣、鄉、村、家庭的四級養老服務網絡。縣級層面,建設以提供失能特困老年人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敬老院。鄉鎮層面,建設具備集中供養、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功能的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村級(社區)層面,大力發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為老服務設施。家庭層面,為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信息化改造,引導發展“家庭養老床位”,依托專業服務組織開展居家上門服務。(牽頭單位:省民政廳)
19.加強鄉村文體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數量和品質,對農村公共體育設施進行提檔升級。繼續推進鄉鎮“兩個一”(一個燈光籃球場或全民健身中心、一個多功能運動場)和農村健身設施建設。(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農村公共環境提升行動。
20.鞏固擴大農村“廁所革命”成果。落實《山東省扎實推進“十四五”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穩步提升改廁質量,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銜接,完善改廁后續管護機制。2022年計劃改造4萬戶。(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1.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結合鄉村實際,優先推廣運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治理技術,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周邊農村延伸。鼓勵以縣為單元,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和統一管理。健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管護機制,統籌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及水系綜合整治,合理選擇治理技術模式,實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體凈化等工程。(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
22.深入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細化完善“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統籌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堅持源頭分類管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前端投放設施;協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廁所糞污、農業生產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以鄉鎮或行政村為單位建設一批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中心。(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