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10:36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
(二)融合基礎設施建設開創新局面。2022年,累計培育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25個左右。完成濟青中線濰坊至青島段智慧高速示范項目伴隨主線通車,搭建完成高鐵工程建設數字化管理平臺、智慧港航云生態平臺和智慧大腦平臺建設。10千伏線路智能終端覆蓋率、新一代配電自動化主站覆蓋率和35千伏及以上公用變電站光纖覆蓋率達到100%,新建智能網聯充電樁1萬臺以上。全省數字校園覆蓋率達到98%。規范化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動態使用率達到80%。16市全面建成市級“城市大腦”。“好客山東 云游齊魯”智慧文旅平臺全年實現服務用戶300萬以上。新認證各類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00家以上,全省智慧農業典型應用場景總量超過400個。
(三)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引領新發展。2022年,新建2家省部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爭取新建5家以上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新建3家省實驗室、20個左右省重點實驗室,新布局建設30家省技術創新中心,3-5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新培育認定100家以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備案30-50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二、主要任務
(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1.推動物聯網深度覆蓋。加大NB-IoT網絡部署力度,實現縣級及以上城區普遍覆蓋,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現代農業示范區等應用場景深度覆蓋。(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2.建設高質量5G網絡。新建并開通5G基站6萬個,年底前累計建成并開通16萬個,推動縣級以上城區、鄉鎮鎮區5G網絡全覆蓋,并向有需求的重點行政村延伸,5G用戶普及率達到40%。優化重點場景室內5G網絡覆蓋,推進5G網絡在大型商超、交通樞紐、體育場館、景點等重點場所的深度覆蓋,完善數字經濟園區、智慧化工業園區、重點醫院、校園等重點區域的5G覆蓋,推進工業、能源、交通、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5G虛擬專網建設。加強近海海域無線網絡建設,推動解決700M頻段干擾問題。(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
3.搭建高速暢通固定寬帶網絡。分片區、分批次開展千兆光纖網絡能力升級,完成縣級以上城區10G-PON設備大規模部署。加快完善政府辦公區、重點產業園區、商務樓宇以及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場所千兆光纖網絡覆蓋,大力推動光纖到房間(FTTR)標準化工作,加快城鎮老舊小區光分配網千兆接入能力升級,2022年年底前千兆光網覆蓋家庭達到70%。深入推進千兆城市建設,新建設2個以上千兆城市。加快建設濟南、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項目,全力推進青島國際通信全業務出入口局申報爭取工作。持續提升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不斷提高網絡、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絡(CDN)、云服務等基礎設施IPv6網絡性能和服務水平。(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4.融入國家空間信息設施體系。加強對北斗衛星導航定位124座基準站的巡檢維護,持續提升基準站網穩定性、可靠性,保障全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7×24小時不間斷穩定運行。對6座基準站進行遷建。加強基準站點數據處理與深度挖掘,維護好山東省大地坐標參考框架,保障全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加強應用監管,保障地理信息安全。(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
5.建設集約綠色大數據中心。構建“2+5+N”全省一體化數據中心發展格局,公布2個省級數據中心核心區、5個左右的集聚區、20個以上行業節點建設名單。以服務產業數字化轉型為導向,堅持“云、邊、端”協同,全面推動省級新型數據中心建設。督促首批試點建設單位開展專項提升工程,對服務全省乃至全國的區域性、行業性數據中心,擇優給予資金支持。推動企業深度上云、用云,提煉一批算力賦能行業通用模式,做好應用案例遴選與推廣,形成一批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基地。將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系統、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系統遷移到超算云中心運行,建成生態環境大數據超算云中心。年底前數據中心在用標準機架數達到25萬個。(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省生態環境廳)
6.布局高效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濟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實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圍繞智能制造、應急管理與社會治理、醫養健康、金融創新4大領域,開展大數據智能、復雜動態場景智能感知、智能診療與主動健康管理、普惠金融智能服務等技術攻關,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二)融合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7.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高水平建設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深入開展“云行齊魯 工賦山東”行動,打造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累計培育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25個左右。加強工業企業外網優化和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和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推薦工作。(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8.發展協同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加快智慧公路建設,啟動25公里車路協同試驗段建設、4對智慧特色服務區建設和智慧隧道建設,2022年年底濟青中線濰坊至青島段智慧高速示范項目伴隨主線完成通車。加快智慧港航建設,基本完成云生態平臺和智慧大腦平臺項目、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軟件系統優化與研發項目、渤海灣港通用干散貨碼頭全流程自動化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啟動京杭運河智慧航道現場數字化感知網設備和傳輸網建設、小清河數字(智慧)航道建設。加快智慧鐵路建設,年底初步搭建完成高鐵工程建設數字化管理平臺,逐步在濟南東樞紐優化提升工程、濟濱高鐵等新開工項目中推廣使用。加快智慧機場建設,依托濟南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等項目,完善無紙化一證通關、登機智能引導、機場智能運營等智慧化服務。(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
9.構建清潔高效的智慧能源系統。持續深化配電自動化建設應用,到2022年年底,10千伏線路智能終端覆蓋率、新一代配電自動化主站覆蓋率和35千伏及以上公用變電站光纖覆蓋率達到100%,配電線路自動化配置率達到95%。完善“互聯網+”充電設施建設,推動山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與充電運營企業平臺信息共享,實現全省電動汽車充電“一張網”,建成聯網充電樁1萬臺以上,到2022年年底全省聯網充電基礎設施達到6萬臺以上。(牽頭單位:省能源局)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