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10:36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
11.東平湖洪水南排工程。疏挖八里灣泄洪閘、司垓退水閘閘下通道,改造司垓閘及相關橋梁、涵閘,打通東平湖洪水南排通道。2022年汛前完成河道工程,司垓閘改建爭取由黃河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山東黃河河務局)
12.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實施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鄒城市看莊鎮、海陽市方園街道、煙臺市蓬萊區大辛店鎮、臨朐縣石家河生態經濟區、沂源縣石橋鎮等轄區內6條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通過加固或修建護岸、清淤疏浚、修建排洪渠等措施,暢通山洪出路,減少山洪危害。(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3.重點澇區治理工程。加快推進山東省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沿運片邳蒼郯新片區治理工程建設,完成南四湖片治理工程驗收工作。(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4.蓄滯洪區建設。完成南四湖湖東滯洪區、恩縣洼滯洪區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東平湖老湖區分區運用及居民外遷工程前期論證工作。(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山東黃河河務局)
15.病險水庫水閘動態化除險加固。常態化開展水庫水閘等工程設施隱患排查和安全鑒定,對現有病險水庫水閘實施除險加固或降等報廢,消除工程安全隱患。推進實施鵲山、留駕2座中型病險水庫及泗水縣泗河星四攔河閘、聊城市徒駭河陶橋節制閘等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完成165座新出險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后續新出險的及時實施除險加固。(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6.實施全省小型水庫高程聯測、水位庫容曲線測繪和雨量、水位自動監測等數據和重點小型水庫增設大壩滲壓自動監測數據項目。實施全省一體化水庫基礎信息數據庫、數字化管理及防洪調度系統。(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7.強化水旱災害防御。細化完善防御洪水方案、超標洪水防御預案、水庫調度運用方案(計劃)、水利工程抗旱應急預案等,完善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調度和防汛搶險技術支撐機制,做好突發水旱災害事件預警防范。探索建立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機制,切實發揮水工程攔洪削峰、資源利用等作用。積極推進建設省水旱災害防御實訓演練基地、省級水旱災害防御物資膠東儲備庫等。(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三)強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治理。
18.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沂蒙山泰山等區域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黃泛平原風沙片水土保持預防保護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局部水土流失集中區治理工程、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工程。2022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40平方公里,省級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0平方公里。(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19.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程。按照國家部署開展全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程,包括高青縣、煙臺市牟平區、濰坊市濰城區、青州市、魚臺縣、金鄉縣等16個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務較重的項目縣(市、區)。(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20.重點河湖基本生態流量(水量)確定。分期分批合理確定重點河湖生態流量(水量)保障目標,將生態流量(水量)監測納入水資源監控體系。(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21.河湖水系生態建設。開展流域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統籌調度試點,合理退減被擠占的河湖生態用水。實施重點河段生態緩沖帶建設,在黃河寬灘區、河流入河湖口因地制宜建設生態攔截溝渠、小微濕地、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等生態治理措施。推進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水生態保護,構建環湖、濱湖、濱河生態綠帶,保障河湖水系生態安全,提高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山東黃河河務局)
22.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完成壽光市、臨沂市蘭山區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加快實施廣饒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2022年實施東平縣、榮成市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四)打造數字化智慧化現代水網。
23.加快山東水文設施建設。推進老嵐水庫水文設施等工程建設,實施淄博市數字水利一體化平臺、濰坊市防汛預報預警平臺升級改造等市縣數字水利基礎平臺項目。(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五)其他水利項目。
24.完成2022年度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等其它水利工程。(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三、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發揮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聯席會議作用,健全工作機制,統籌推進2022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各市、縣(市、區)建立相應工作協調機制。(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二)強化資金保障。縣級以上財政部門建立完善的現代水網建設投入機制,按照有關規定將相關項目納入本級財政支持范圍,明確財政補助比例,加大財政投入,保障規劃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各級政府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加大對現代水網建設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牽頭單位:省財政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水利廳)
(三)落實責任分工。各市、縣(市、區)政府是水利工程建設責任主體,主要負責同志為第一責任人。省水利廳負責加強督促指導調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水利廳及時下達投資計劃,省自然資源廳負責辦理土地預審等相關手續,省生態環境廳負責指導辦理項目環評手續,省文化和旅游廳負責加強文物保護。(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游廳)
(四)強化督導調度。建立定期調度通報機制,建設進展情況兩周一調度、一月一會商,對推進不力的約談市、縣(市、區)有關負責同志。定期開展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對整改不力的嚴肅問責。(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新型基礎設施網
一、工作目標
(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2022年,新建并開通5G基站6萬個,累計建成16萬個。實現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70%以上,千兆城市數量達到5個。建成濟南、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20個以上。數據中心在用標準機架數達到25萬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