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10:36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
6.健全完善重大項目庫管理。建立動態管理、月報調度征詢制度,重點推動大金重工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項目、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青島美錦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零部件生產項目等25個產業重大支撐項目建設,定期動態調整,提高在庫項目質量。(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四)集聚發展,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
7.持續做強“雁陣形”產業集群。推動新能源產業向產能利用充分、配套體系完善的地區集聚,指導相關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集群,重點推動青島、煙臺、濟寧、泰安、德州、聊城等6大新能源產業“雁陣形”集群發展。立足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基礎,聚力打造以濰坊、淄博為龍頭的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產業集群和以聊城、濟寧為龍頭的燃料電池整車及氫能制儲裝備產業集群,支持棗莊建設鋰電產業集群,年度新培育1-2家儲備集群,爭取入選納庫。2022年年底,新能源產業“雁陣形”集群年營業收入力爭達到35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800家,重點骨干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占比達到5%左右。(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8.構建完善領軍企業培育體系。引導資源集聚,持續培育壯大一汽解放、山東核電、格瑞德、雙一科技等新能源產業領航型企業,年營業收入總額達到600億元。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合力培優工作機制,優選新能源產業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潛力企業,建立重點培育庫,強化財稅、資金、土地、技術、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動潛力骨干企業盡快成長為領航型企業。(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五)優化提升,持續推進集群化園區化發展。
9.打造一批高端綠色低碳產業園區。加快青島市新能源汽車集聚區、青島市氫能產業園、煙臺市海陽核電裝備制造工業園區、煙臺市中國北方風電母港、淄博氫能產業示范園區、淄博市軍民融合國防動力電源產業園、泰安市泰開智能輸變電產業園、聊城市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建設,加強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大對園區重點企業、重大項目、人才招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形成“領軍企業+產業集群+特色園區”協同推進模式。鼓勵新能源產業園區建設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新能源園區交通、氫能熱電聯供等清潔能源綜合應用系統,試點建設新能源綠色低碳產業園區。(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六)梯次培育,打造產業特色優勢品牌。
10.挖潛提升品牌價值。圍繞研發創新、設計創意、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制定品牌發展戰略,提升產品附加值和軟實力。依托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重點培育山東核電、臺海瑪努爾、大金重工、巨濤、濰柴新能源、中通客車、東岳未來氫能、火炬、泰開、瑞福、奧揚科技、冰輪環境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知名品牌。挖掘“專精特新”,培育“單項冠軍”,形成一批技術先進、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新品牌。(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11.著力打造產業地標。指導相關市結合產業基礎和發展布局,建設中國氫谷(濟南)、東方氫島(青島)、“國和”先進三代核能基地(煙臺)、中國北方鋰電之都(棗莊)等具有鮮明特色和集聚實力的產業“地標”,提升山東省新能源產業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配合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七)市場驅動,加快產品推廣應用。
12.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以山東省海上風電基地、海上光伏基地、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一體化基地、核電基地等開發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核電等裝備產業,實現就地就近配套、融合聚集發展,提升產業本地化率。(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配合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3.放大試點示范引領作用。啟動首批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第二批新型儲能示范項目,推動新能源場站合理配置儲能設施,支持棗莊儲能產業基地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氫能及燃料電池、新型儲能裝備科技研發和裝備制造水平,形成先發優勢。積極爭創國家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推廣CCUS、柔性輸電、液流電池等50項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裝備。(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配合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八)固本強基,健全完善產業支撐體系。
14.完善“互聯網+”充電設施建設。推動山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與充電運營企業平臺信息共享,實現全省電動汽車充電“一張網”,2022年年底,全省公共、專用充電站保有量達到6000座以上,各類充電樁保有量達到14萬臺以上。(牽頭單位:省能源局;配合單位:省自然資源廳)
15.構建城際交通氫能加注網。堅持“車站聯動”,在氫氣資源豐富、應用場景成熟的區域,優先布局建設加氫站,依托濟青高速服務區,建設高速公路氫走廊。2022年年底,全省累計建成加氫站30座,日供氫能力達到2.8萬公斤。(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
三、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16.發揮新能源產業專班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突出重點項目建設、“雁陣形”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培育、重大產業攻關,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貫通的協調推進機制,建立工作臺賬,明確預期目標、責任分工、工作措施、完成時限等,定期調度和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二)落實配套政策。
17.支持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將山東省現行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延長至2022年年底,對2022年符合條件的非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5.04萬元/輛,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6.48萬元/輛。擴大黨政機關、公共機構和企事業單位新能源汽車配備比例,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重點區域巡游出租汽車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鼓勵網絡預約出租汽車使用新能源汽車,環衛、郵政快遞新增及更新為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10%。(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機關事務局、省交通運輸廳、省郵政管理局、省財政廳)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