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9 14:57
來源:中國水網
綠色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監察機制,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斷推動形成綠色產業布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綠色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劃定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頒布實施“三線一單”,推動實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初步構建起綠色發展空間管理體系。建立全省污染源監測數據管理信息系統,實行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等量或減量替代,嚴控新增污染物排放,累計實施372項減排治污工程,淘汰改造燃煤小鍋爐3000余蒸噸,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騰出了環境容量空間。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管控,全面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完成黃河谷地和湟水流域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定整頓任務,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1.5%,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扎實推進。以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為抓手,強力推進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超過6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43%、排放總量累計下降25%。
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在全國省級層面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基本搭建起符合中央要求、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體制試點任務,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穩步推進,初步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全面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環境保護稅開征、環境信用評價進展順利,初步構建起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新體制。完成省級生態資產負債表編制,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試點。全面完成全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排污權交易步入常態化,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基本涵蓋高風險行業,環境污染第三方運營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更加完善,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穩步推進,主要生態系統已基本實現補償政策全覆蓋。頒布實施《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青海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青海省省級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地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建立生態公益司法保護機制,法規和制度銜接更加順暢。繼續開展“雙隨機一公開”,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信息公示制度。生態保護優先已成為全省群眾的共識和自覺行動,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時作出的“保護生態環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動態,要把建好用好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這項基礎工作做好”重要指示,深入推進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青海生態之窗”,系統搭建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平臺。構建監測監察執法聯動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監管精細化、建設標準化水平全面提升。完善城市四級環境監管網格、建立重點生態區域三級環境監管網格、強化工業園區三級環境監管網格,全省市(州)級網格劃分及公開率達到100%。在全國率先建成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預警監測體系,建立并完善全省污染源監測數據管理系統。基本完成省級以下生態環境保護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1+4”省級生態環境督察工作體系,建立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創新環評管理方式,推進環評瘦身提效,強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推行環境監理,建立環評、“三同時”和排污許可制度相銜接的管理機制。
第二節 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階段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把“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將“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作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這為新發展階段進一步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目標指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內涵,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戰略定力,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青海步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階段,全省生態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工作時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青海在生態文明方面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分量很重,要把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好、生態資源保護好,要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必須根據自身實際在全國大局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新時期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迎來重大歷史機遇和更高要求。一是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成為青海的重大使命,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全國發展大格局,深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全省帶來重大政治機遇。二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節能降碳力度空前,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改善,為青海爭取新的低碳綠色發展競爭優勢和政策支持帶來嶄新機遇。三是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在我省交匯落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為構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共同體提供了重要契機。四是“四地”建設引領青海發展新格局,綠色發展基礎更加牢固,為生態環境保護帶來新動力。五是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全面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加快升級,為產業結構綠色轉型賦予新動能,也為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智慧化提供重要支撐。六是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蘭西城市群進入全面合作共建新階段,將帶動全省城市化進程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換,為生態環境系統保護和治理提供有利條件。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