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蘇州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發布

時間:2022-01-11 09:11

來源:蘇州市政府辦公室

三、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環境

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深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鼓勵使用有機肥、生物肥和種植綠肥,加大生物農藥推廣力度,強化農藥科學使用指導,提升統防統治覆蓋率,持續推進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加強廢舊農膜及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利用。完善秸稈收儲體系,積極拓展秸稈能源化、原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等多元化途徑利用。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機械智能深施肥技術覆蓋率達50%以上,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65%以上,廢舊農膜基本實現全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大力發展畜牧水產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加快畜禽養殖場設施裝備改造提升,提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加強農村環境問題生態化治理。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管理機制,加強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服務能力,結合農田灌溉回用、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景觀建設,推動水資源和氮磷資源的循環利用。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全面推進實施廁所糞污治理,切實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銜接,確保廁所糞污得到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全面建立“戶分類投放、村分揀收集、鎮回收利用、有機垃圾生態處理”的分類收集處理體系。引導推進養殖戶種養結合,發展循環農業,確保畜禽養殖清潔發展。

恢復提升農村生態系統功能。深入實施農村清潔河道行動,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推動河湖長制向村級延伸,確保農村河道綜合管護實現全覆蓋。貫通暢活農村河道水系,加快推進農村水利工程提檔升級改造,充分利用現有溝、塘、渠等,建設生態安全緩沖區、生態溝渠、地表徑流集蓄與再利用設施,有效攔截和消納農田退水和農村生活污水中各類污染物。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在糧食主產區實施強酸性土壤降酸改良工程,提升耕地質量,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構建環境友好型的種植制度和輪作休耕機制,太湖流域一級保護區采取常年輪作休耕,示范推廣種地養地和綜合治理相結合的耕地輪作換茬與休耕培肥模式,合理搭配不同類型作物和種植方式來提升耕地地力,強化檢疫性有害生物防控,逐步恢復田間生物群落和生態鏈。

塑造“新魚米之鄉”特色形態。以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為重點,優先選用鄉土樹種,推進村莊綠化美化。優化完善鎮村布局規劃,統籌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等,合理安排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積存垃圾、河塘溝渠、農業廢棄物和無保護價值殘垣斷壁,加強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加快改變農民生活習慣。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注重傳統空間形態、建筑保護和文化傳承,做好重要空間、建筑和環境設計。加大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力度,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蘇州鄉村建設行動品牌。

專欄5土壤和農村環境治理工程

1.污染地塊整治工程。開展蘇州新霖化工廠(乳酸廠)原址、蘇州市貝斯特精細化工廠原址、蘇州第四制藥廠原址、蘇州第五制藥廠原址等污染地塊土壤調查、風險評估、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治理修復。

2.化工園區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程。2021年,完成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2022年,完成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江蘇高科技氟化學工業園(江蘇常熟新材料產業園)、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昆山精細材料產業園、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新材料科技產業園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

3.農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規劃建設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0萬畝;實施化肥農藥減施工程,建立商品有機肥補貼、緩釋肥補貼、休耕補貼、綠肥種植、生物農藥補貼、綠色防控補貼等制度。

4.養殖業污染治理工程。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與池塘循環水養殖,完成約7.5萬畝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落實養殖尾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開展農牧結合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利用規模化種植基地,收集周邊畜禽糞便,通過發酵處理制作有機肥還田,建設沼渣沼液田間利用工程設施設備。建設1-2家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

5.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程。到2022年,全市培育建設6個特色精品示范區、100個特色精品鄉村,集聚提升類和特色保護類村莊基本建成特色康居鄉村,城郊融合類和其他一般類村莊基本建成特色宜居鄉村;到2025年,全市初步建成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第六節 強化系統保護修復,提高生態產品供給水平

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加強重要生態空間保護監管,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強化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升蘇州城市生態韌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加強生態安全體系構建

優化市域生態安全格局。統籌自然生態空間協調保護,充分發揮蘇州山水環繞、襟江帶湖的自然稟賦,以“三核四軸四片”為主體,以多廊多源地為支撐,連通湖泊、河流、濕地、山體、森林、農田等生態廊道和斑塊,著力構建由山林生態屏障、江河濕地團塊、水生態廊道與農田生態基質組成的江河湖聯動的網絡化生態空間格局,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嚴格實施生態空間管控。圍繞“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的總體要求,對生態空間保護區域實施分級分類管控措施,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要以生態保護為重點,原則上不得開展有損主導生態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逐步建立完善遙感監測和地面監測相結合的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監測網絡體系,建立常態化巡查、核查制度,嚴格查處破壞生態空間違法行為。

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建設。持續完善全市自然保護地資源統一動態監管體系,提升數字化監管能力,精確反映全市勘界定標工作成果。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機制,實施獨墅湖、七浦塘、石湖、西塘河、同里濕地公園統一確權登記項目。結合“綠盾”行動,動態監管并及時發現、核實自然保護地內違法違規情況,及時反饋整改情況。探索開展自然保護小區研究、規劃、建設及監測等工作。健全自然保護地評估體系,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保護成效評估。進一步推動自然保護地規劃編制工作,逐步解決自然保護地交叉重疊、分區不明等歷史遺留問題。

1...9101112131415...19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