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29 10:08
來源:濟南市生態環境局
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統籌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加強國家重點保護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原生境的保護修復,連通重要物種遷徙擴散生態廊道,構筑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建立野生動物救護繁(培)育中心及野放(化)基地,實施珍稀瀕危和極小物種搶救性保護,恢復提升重要保護物種、指示性物種野外物種群數量。
推進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開展生物遺傳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調查、登記和數據庫建設。落實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管理制度。加強國家生物遺傳資源遷地和離體保藏工作,強化野生生物物質資源收集、保藏,健全種質資源保存體系,開展重要生物遺傳資源保護成效評估,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
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完善監測和預警體系,持續開展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監測和預警,及時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強化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預防控制,重點加強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加強對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等重點區域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的監督。加強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環境安全監管,建立健全生物技術的環境風險評價、檢測、監測、預警和安全控制體系。
第四節實施生態系統保護成效監測
實施多層次生態狀況監測評估。統籌開展生態狀況、重點區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縣域重點生態功能區五大評估。加強生態干擾高風險的重要生態空間、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關注的熱點敏感地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落實分級協同的生態監管評估機制,加強對自然保護地的監測與評估,定期發布生態質量監測評價報告。
加快評估成果綜合應用。定期組織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成效自評估,工程實施主體在實施修復過程中,開展生態質量、環境質量變化情況監測。將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區域生態功能提升效果,作為優化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專項資金配置的重要依據。強化監測評估成果綜合應用,將質量監測評價和生態狀況調查評價結果作為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補償、中央財政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和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
第九章強化風險防控嚴守環境安全底線
牢固樹立環境風險防控底線思維,完善環境風險常態化管理體系,強化危險廢物、核與輻射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管控,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健全環境應急體系,保障生態環境與健康。
第一節建立全過程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體系
加強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以涉危險廢物、尾礦庫、重金屬企業和化工園區以及南水北調、黃河、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等為重點,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及時更新重點環境風險源、敏感目標、環境應急能力及環境應急預案等基礎數據庫。完善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制度,推進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類分級管理。
嚴格環境風險預警管理。建立健全由風險源、風險源聚集區河流下游臨近斷面、市縣出境河流斷面組成的環境風險預警監測網絡,開展分級定期監測,嚴格落實報告制度,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置水環境風險隱患。建設水源地水質在線監測預警系統和黃河流域水環境風險預警平臺。協同推進重點區域流域生態環境污染綜合防治、風險防控與生態恢復,建設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風險防控示范工程。強化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省級化工園區基本建成環境風險預警體系。
強化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為主、部門協同的環境應急責任原則,以化工園區、尾礦庫、冶煉企業等為重點,健全防范化解突發生態環境事件風險和應急準備責任體系,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實施企業環境應急預案電子化備案,實現涉危涉重企業電子化備案全覆蓋,2022年年底前完成縣級及以上政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修編。推動重點流域上下游突發水環境事件專項預案編制。加強應急監測裝備配置,定期開展應急監測演練,增強實戰能力。探索建立環境應急專項資金制度。完成重點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
強化生態環境與健康管理。探索構建生態環境健康風險監測網絡。推動開展生態環境健康風險識別與排查工作,建立生態環境健康風險源企業基礎數據庫,研究繪制生態環境健康風險分布地圖。逐步將環境健康風險納入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強生物安全、室內環境健康等領域環境與健康科學研究。
第二節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安全處置
提升危險廢物收集與利用處置能力。對產廢企業開展拉網式、起底式調查,全面摸清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和利用處置以及環境管理現狀。健全危險廢物收運體系,開展小微企業、科研機構、學校等產生的危險廢物有償收集轉運服務,鼓勵在有條件的高校集中區域開展實驗室危險廢物分類收集和預處理示范項目建設。推進企業、園區危險廢物自行利用處置能力和水平提升,鼓勵石油開采、石化、化工、有色等大型企業根據需要自行配套建設高標準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鼓勵化工園區等配套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貯存、預處理和處置設施。支持大型企業集團內部共享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
提升醫療廢物處置與應急能力。加快推進濟南騰笙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并穩定運行,對我市難以穩定運行的處置設施實施升級改造或淘汰后新建。統籌城鄉醫療廢物處置,各區縣完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體系并覆蓋農村地區,實現醫療廢物應收盡收、全面覆蓋。加強醫療廢物分類管理,做好源頭分類。統籌新建、在建和現有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的水泥窯、生活垃圾焚燒設施以及其它協同處置設施等資源。建立醫療廢物協同應急處置設施清單,完善處置物資儲備體系,提升重大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保障能力。
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環境監管。建立完善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清單。加強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移、處置全鏈條信息化建設,優化調整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危險化學品運輸路線,完善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禁限行政策,強化運輸安全管理。加強危險廢物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與應急處置技術支持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市級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技術支撐體系。鼓勵通過委托專業機構開展技術評估等方式,深入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托具備條件的危險廢物相關企業建設危險廢物管理培訓實習基地。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