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21 09:51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一、自然生態狀況
藏東南高原地處西藏東部、東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區,地貌以高山峽谷為主,北部有念青唐古拉山,中南部有喜馬拉雅山,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深切于山嶺之間,平均海拔3300 米左右,東西長 1150 公里,南北寬 733 公里,受金沙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怒江和獨龍江支流的切割,高原地貌較為破碎,區域內嶺谷高差十分懸殊,總體海拔高差超過7000 米。氣候以溫暖濕潤-亞濕潤為主要特征,年均氣溫 10℃左右,年降水量 1700—4000 毫米,氣候濕潤,日照時間長,霜期短。區域內水系發育較多,獨龍江、瀾滄江、怒江和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水量豐富,季節變異較小,是我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該地區分布有典型的高山生態系統,受復雜地形和巨大海拔差影響,植被垂直地帶性非常明顯,包括山地暖溫帶的濕潤針闊混交林、山地溫帶的涼潤針葉林、亞高山暗針葉林、典型的高山樹線、高山寒帶的疏林、灌叢草甸以及高山荒漠帶。其中,森林生態系統不僅類型多樣,而且分布面積大,生態系統原始性和完整性較好。
二、主要生態問題
該區域地形地勢十分復雜,山高坡陡、地質結構不穩定、地質災害多發,是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最復雜、自然災害最頻繁的區域之一。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共同影響,面臨著天然次生林退化、原始森林破壞等問題,采伐跡地森林更新質量差,森林保土蓄水能力不高。亞高山及高山草甸等自然生態系統脆弱,區域荒山草坡面積較大,草原質量差,草原退化、沙化,灌叢植被破壞和鼠蟲害等生態問題依然存在。截至目前,仍有 10.29 萬公頃沙化土地尚未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 401.24萬公頃。同時,部分物種種群數量少且敏感度高,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樣性受損。
三、主要任務及重點項目
加強森林保育和質量提升,加大對天然林和公益林、新造幼林地等封育保護力度,開展退化林分修復,建設重要流域地帶防護林體系。加強河湖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完善管理基礎設施、配套設備和監測體系。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和修復,落實草原補獎政策,實行封育保護、季節性休牧,對中度及以上退化草原實施人工干預措施,提升草原質量。采取水土保持預防保護和綜合治理措施,加強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加強荒漠化沙化監測管理,推進沙化土地綜合治理,結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提高沙地植被蓋度,因地制宜發展沙產業。推進冰川雪山凍土系統保護,以大型冰帽冰川以及小規模冰川群為重點,完善冰川監測預警體系,設置警示牌、圍欄防護和巡查站點。深入落實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生態公益林、濕地保護等生態保護補償政策。
表 3-6 藏東南高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重點項目布局表
專欄 6 藏東南高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重點項目
1.藏東南高寒林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統籌開展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飛播造林,增加森林植被資源量;通過退化林修復和中幼林撫育,優化林分結構。優化草原圍欄管理,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促進草原休養生息、自然恢復;實施黑土灘治理、毒害草治理、鼠蟲害治理、飛播種草等工程,恢復重度退化草原生態功能。采取生物治沙措施,開展沙化土地治理。推進類烏齊紫曲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加強水體水質保護、棲息地生境恢復等措施,保護修復濕地生態。采取封禁治理、水土保持造林種草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在適宜地區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2.藏東南高山河谷次生林區生態綜合治理項目。重點加強退化次生林生態修復,按照退化程度和類型,科學選擇修復方式、更替樹種等,分區域實施退化林修復工程,優化林分結構;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飛播造林等措施,增加森林植被資源量;開展中幼林撫育,改善林分結構。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通過黑土灘治理、毒害草治理、鼠蟲害防治、飛播種草等措施,逐步恢復重度退化草原生態功能。采取生物治沙措施,開展沙化土地治理。采取封禁治理、水土保持造林種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在巴宜區等地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3.藏東南森林垂直帶生態保護與恢復項目。落實草原、森林、濕地等生態補償政策。充分利用山川河谷地段,加強國土綠化,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飛播造林、退化林修復、中幼林撫育等措施,增加垂直帶森林植被資源量,優化林分結構,提升植被成活率。通過優化草原圍欄管理和飛播種草等措施,提升草原生態功能。采取生物治沙措施,開展沙化土地治理。加強雅尼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加強水體水質保護、棲息地生境恢復等措施,保護修復濕地生態。采取封禁治理、水土保持造林種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4.三江并流區生態綜合治理項目。落實草原、森林、濕地等生態補償政策。優化草原圍欄管理,加強毒害草治理,促進草原生態恢復。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喬木林、退化林修復、中幼林撫育等措施,保護和修復森林生態系統。科學配置封禁治理、坡改梯、谷坊、造林、種草等水土保持預防保護和綜合治理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第七節 西藏“兩江四河”造林綠化與綜合整治工程
西藏“兩江四河”流域,即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流域,是南亞和東南亞主要河流的發源區域,是西藏城鎮分布最為密集、人口密度最大、農業資源最集中、交通和水利最發達的地區,也是西藏高原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脈絡和核心紐帶。行政區域涉及西藏自治區的 7 個市(地區)34 個縣(區)。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