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15 09:24
來源:E20研究院
作者:郝海靖
看似萬億級的理論需求市場釋放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目前行業能夠妥善消化百億級的市場需求方有可能催生后續萬億級的需求釋放。現階段既需要更成熟的技術和施工經驗、能夠打通更多場地類別的商業模式,也需要從業企業的積淀、人才培養等行業綜合實力的持續提升…
模式創新——破局手筋
在外界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企業可嘗試土壤修復的創新模式。即在項目初始階段,地方財政不用一次性投入過大,僅支付一定比例的工程款,剩余工程款項由企業墊資或其他渠道融資,待土壤修復/風險管控竣工驗收(達到修復目標/預期效果)后,企業享有中長期的土地使用權,如修建高爾夫球場、停車樓、文旅項目等具有運營收益的配套設施,發揮土地價值,將后續資金以土地經營的方式回流。
此項目類型在政府、修復企業兩方面皆有利好。對于政府而言,此模式的土壤修復項目大幅減輕了地方財政的資金壓力,利于促進項目啟動。對于企業,修復后場地的中長期使用權可以為企業提供持續、穩定的收益,有利于企業上市。此外,場地修復效果直接影響后期的土地使用,間接保障工程質量。
然而,此商業模式也存在不容忽視的風險。如需要修復企業前期墊資,前期工程款項仍存在支付風險,土地價值或后期土地收益與前期工程投入不匹配等。此外,企業需要具備足夠的后期運營能力,后期資金的回流和收益才有保障。
推薦人群:政府管理部門,企業戰略及市場部門,金融投資機構
根據土壤修復的場地分類,以農用地、工業場地、礦區及其他特殊場地為研究對象,從行業概況、政策導向、市場空間、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競爭格局等維度分析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現狀。本報告力求為企業、研究機構、政府等業內人士進行戰略分析和研究提供全面、客觀的行業圖景。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考E20研究院《土壤修復行業分析報告(2021版)》
附件:《土壤修復行業分析報告(2020版)》 報告目錄 前言 一、土壤修復行業概覽 1. 土壤污染的成因及特性 1.1 什么是土壤污染? 1.2 土壤污染的成因 1.3 土壤污染的特性 2. 土壤污染場地主要分類 2.1 農用地 2.2 工業場地 2.3 礦區 2.4 其他特殊場地 3. 行業發展歷程 3.1 土壤修復的定義 3.2 發達國家土壤修復的發展歷程 3.3 我國土壤修復發展歷程 二、政策分析 1.需求政策 1.1 頂層設計:市場需求釋放落地,建立穩固法治根基 1.1.1 “土十條”行動計劃發布,市場需求釋放落地 1.1.2 土壤修復聯動上下游治理市場,區域需求迎來井噴 1.1.3 土壤污染防治法通過,土壤修復領域建立穩固法治根基 1.2 “十四五”規劃指引,行動指南統籌土地整治行業 2. 交易政策 2.1 明確修復主體,推行“誰污染、誰治理”原則 2.2 交易模式以財政支付為主 3. 投融資政策 3.1 拓寬資金渠道,推進多元化融資 3.2 項目質量不佳,財政預算回落 4. 技術政策 三、市場分析 1. 產業生命周期分析 1.1 準備階段——污染事件頻出現,醞釀規劃求變 1.2 起步階段——行業聚能成焦點,政策逐級鋪墊 1.3 躍進階段——行業爆發迎風口,市場攀至峰值 1.4 調整階段——企業整合圖存量,政府撤資監管 1.5 我國土壤修復剛邁進起步階段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