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8-18 15:11
來源:商務部
截至 2019 年底,全國共有 29 個省(區、市)的 109 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企業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電視機、微型計算機、洗衣機、電冰箱和空氣調節器的回收量約 17100 萬臺,報廢重量超過390萬噸。2016-2019 年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情況如圖9所示。
(六)報廢機動車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8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2.6億輛,較2018年(扣除報廢注銷量)增長了8.8%,新注冊登記汽車2578萬輛,同比下降3.5%。
截至2019年底,我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共755家,回收網點約2271個,從業人員約2.4萬人。2019年,機動車回收數量為229.5萬輛,同比增長15.3%,其中汽車195.1萬輛,同比增長16.8%;摩托車34.4萬輛,同比增長7.1%。按照車輛類型分,客車回收量為138.7萬輛,同比增長17.1%;貨車45.3萬輛,同比增長18.9%;掛車5.5萬輛,同比增長29.3%;專項作業車2.8萬輛,同比下降1.4%。2016-2019年我國報廢機動車回收情況如圖10所示。
(七)廢舊紡織品
2019 年,我國棉、化纖和絲三類紡織纖維加工量約6610萬噸。據估算,每年產生廢舊紡織品超過 2000 萬噸,一類是消費前工業加工領域的邊角料等,基本得到再生利用,另一類是閑散在居民手中的大量廢舊衣物和紡織品,再生利用率約 15%。2019年,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量約為 400 萬噸, 同比增長 5.3%。2016-2019年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情況如圖 11 所示。
(八)廢輪胎
2019年,我國汽車輪胎產量為6.5億條,其中國內消耗約3.8億條。2019年,廢輪胎回收利用企業約1500家,從業人員約10萬人,回收量約2億條,回收重量約655萬噸,同比下降3.7%。其中,輪胎翻新量約500萬標準折算條,再生橡膠產量約300萬噸,橡膠粉產量約100萬噸,熱裂解處理量約100萬噸。2016-2019年我國廢輪胎回收情況如圖12所示。
(九)廢電池
2019 年,我國電池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為 1586 家,電池總產量約 616 億只,其中,鋰離子電池產量約為 157.2 億只,同比增長 4%;原電池及原電池組(非扣式)產量約400.6億只,同比增長 3.7%。
2019年,廢電池(鉛酸電池除外)回收量約 23.6 萬噸, 同比下降5.5%。其中,不能充電的一次電池回收量約2.5 萬 噸,能夠充電的二次電池回收量約21.1萬噸。2016-2019 年我國廢電池回收情況如圖 13 所示。
(十)廢玻璃
2019 年,平板玻璃產量約 9.3 億重量箱,同比增長6.6%;日用玻璃產量約 2657.93 萬噸,同比增長16.7%。2019 年,我國廢玻璃產生量約 2123 萬噸,同比增長 10.9%,其中,廢平板玻璃產生量約 986.7 萬噸,同比增長 6%;廢日用玻璃產生量 956.9 萬噸,同比增長 16.7%;其他類廢玻璃產生量為179.5萬噸,同比增加 28.2%。
2019 年,我國廢玻璃回收量約 984 萬噸,同比下降5.4%。其中,廢平板玻璃回收量約591.6萬噸,占總回收量的60.1%,同比增長5.6%;廢日用玻璃回收量約 299 萬噸,占總回收量的 30.4%,同比下降 0.3%;其他類廢玻璃回收量約 93.3 萬噸,占總回收量的 9.5%,同比下降 48.2%。2016-2019 年我國廢玻璃回收情況如圖 14 所示。
四、行業預測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順利起航的奠基之年,我國再生資源行業在新的環境中繼續前行。政策方面,《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 年修訂)明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原則,并對垃圾分類和回收等作了進一步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 號)從加強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和清運、推進資源化能源化利用、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在政策的引導下,固體廢物資源化水平和塑料回收比例均將得到大幅提升。市場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再生資源價格持續下跌,行業整體處于疲軟狀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趨好以及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下游企業對再生資源的需求有所回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疫情對于回收行業的沖擊,與 2019 年相比,行業整體形勢仍不容樂觀。
(一)廢鋼鐵
廢鋼鐵利用不僅節約能源,還能減少二氧化碳及固體廢物的排放,有助于鋼鐵工業節能降耗。工信部發布的《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要不斷加大廢鋼利用量,隨著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以及環境督查力度的不斷加大,廢鋼需求強勁,鋼鐵企業廢鋼比將穩步提高。根據國內機構和麥肯錫對我國未來廢鋼資源量的預測結果,2020年廢鋼產出量同比將小幅增加,市場供需依舊趨于緊平衡。
受全球疫情影響,2020年世界廢鋼貿易量將呈下降趨勢,疊加我國固體廢物進口政策收緊因素,預測2020年我國廢鋼進口將大幅減少。
(二)廢有色金屬
國內方面,隨著我國有色金屬社會蓄積量的持續增加以及相關制品報廢高峰的臨近,廢有色金屬回收量將持續增加。但受疫情影響,加工行業階段性停工停產,生活報廢品回收受阻,新廢料和舊廢料回收均將受到較大影響,綜合預測 2020年廢銅、廢鋁、廢鉛和廢鋅整體回收量較2019年變化不大。
進口方面,銅廢碎料、鋁廢碎料和鋅廢碎料2020年仍然實行廢有色金屬進口許可管理,但核準總量較2019將有大幅降低,預計減少50%。再生黃銅、再生銅和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標準實施后,符合標準的原料可自由進口,但由于海外供應商、國內采購商需要就新標準進行對接,以達到進口要求,預計再生銅、鋁原料進口短期受限,2020年進口總量在10萬噸左右。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