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5-27 11:48
來源:吉林省住建廳
3、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展緩慢
部分地方未能有效擔負起生活垃圾處理的主體責任,導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較慢;轉運站覆蓋率低,個別建成設施不能正常運轉;受鄰避效應、地方建設用地緊缺、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土地征收難度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項目成本不斷上升,難以落地,進展緩慢。
4、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較低
近年來我省垃圾焚燒設施能力發展較為迅速,但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體制尚未建立完善,利用率仍舊偏低,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企業“小、散、亂、污”的局面有待根本扭轉。
5、信息化發展滯后,管理效率低。
全省環衛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管理過程中存在基礎數據匱乏、信息不暢通、數據準確率低、資料不全面、工作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管理難度加大。
(三)“十四五”形勢與展望
“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將進入新的關鍵階段,推動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綠色發展要求更好地推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穩定達標運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指出,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同時,王蒙徽部長在《奮力開創住建和城鄉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的講話中強調,必須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和諧優美生態環境。這為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十四五”規劃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一是創新發展,要求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推動生活垃圾管理重點由終端到分類全流程管理控制的轉變,推動節約、集約型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環境園區的建設,推動智慧環衛系統的建設。通過創新的發展理念和新技術的應用,推動城市環衛管理事業邁上新的臺階。
二是協調、綠色發展,要求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和收轉運設施提升改造,規范廚余垃圾和焚燒飛灰管理,保障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和處理水平,使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和處理水平與人口、經濟發展相協調,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三是開放、共享發展,要求進一步豐富環衛領域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民間資本進入環衛領域,協同推進互信、合作、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根本目的,重點圍繞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著力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政府引導、企業經營、市場化運作的建設運營機制,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加快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努力實現全省原生垃圾零填埋,為打造美麗吉林、生態吉林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城市化推進進程,按照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要求[4],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推動聯建共享。具備條件的市(縣)規劃建設綜合處理產業園區,降低環境“鄰避效應”。
科學論證、有序建設。科學制定生活垃圾分類辦法,因地制宜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的全過程管理體系。針對不同地區實際情況,科學地選擇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和工藝,減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加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染防治和改造升級力度。科學論證建設項目場址,合理確定項目建設規模,有效控制社會穩定風險,有序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創新驅動、多元協同。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完善處理設施投資建設和管理體制,積極推進PPP 模式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鼓勵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加強環境監管體系建設,保障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持續穩定運行。
政府引導、全民參與。加強政府的科學引導和帶動作用,調動各類企業、社會團體、公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全社會參與,逐步健全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加強公眾監管,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推動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各項目標的實現,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的良好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十四五”末,長春市率先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地級城市和長白山管委會、長春新區管委會、梅河口市、公主嶺市、延吉市、琿春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能力顯著增強。
主要發展目標如下: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到2025年底,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到2025年底,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65%以上。
——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到2025年底,建成生活廚余垃圾處理能力1700噸/日,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能夠滿足生活垃圾分類后廚余垃圾處理需求。
三、主要任務
(一)編制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專項規劃
各地應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集約建設”的原則,編制完成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專項規劃,有序引導項目實施,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規劃與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明確規劃近期建設項目,落實責任主體和資金安排。實踐“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統籌規劃、設計、建設、運維、更新等各環節的發展模式,推進系統化發展。
(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完善收轉運體系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