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5-27 11:48
來源:吉林省住建廳
5月25日,吉林省住建廳發布《吉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十四五”規劃》。規劃要求,到“十四五”末,長春市率先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地級城市和長白山管委會、長春新區管委會、梅河口市、公主嶺市、延吉市、琿春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能力顯著增強。
規劃計劃到2025年底,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65%以上;建成生活廚余垃圾處理能力1700噸/日,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能夠滿足生活垃圾分類后廚余垃圾處理需求。
規劃預測,2025年吉林省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22363噸/日,屆時全省將新增處理能力4700噸/日,完成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項目11個,處理能力8400噸/日。
吉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十四五”規劃
目 錄
一、規劃基礎與形勢展望.................................................................. 1
(一)“十三五”發展成就.......................................................... 1
(二)存在問題............................................................................ 2
(三)“十四五”形勢與展望....................................................... 4
二、總體要求..................................................................................... 5
(一)指導思想............................................................................ 5
(二)基本原則............................................................................ 6
(三)發展目標............................................................................ 7
三、主要任務..................................................................................... 7
(一)編制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專項規劃.......................... 7
(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完善收轉運體系.............................. 8
(三)優化垃圾焚燒設施布局,科學規劃設施能力................... 8
(四)因地制宜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 9
(五)健全可回收垃圾資源利用體系和有害垃圾收轉運處理體系 10
(六)加強監管能力建設,提高設施運行水平........................ 11
(七)推動智慧環衛系統建設,加快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 11
四、保障機制和對策措施................................................................ 12
(一)完善法規制度.................................................................. 12
(二)保障規劃實施.................................................................. 12
(三)加大政策支持.................................................................. 13
(四)加強監督管理.................................................................. 13
(五)強化科技支撐.................................................................. 13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是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是建設生態吉林的具體實踐,是推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基礎保障,對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具有重大意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吉林省“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要求,省住建廳組織編制《吉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十四五”規劃》。
一、規劃基礎與形勢展望
(一)“十三五”發展成就
“十三五”期間,全省各地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切實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水平,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強垃圾處理全過程管理。
1、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顯著提高。[1]2019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15901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19362噸/日,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5579噸/日,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1.87%,比2015 年提高9.2個百分點,其中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24%,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97%。
2、收轉運體系及設施處理能力明顯增強。[2]“十三五”期間,我省新增生活垃圾轉運站98座,轉運能力達到18752噸/日。全省各市(縣)均已建立垃圾收運體系。
3、垃圾處理設施結構進一步優化。[3]“十三五”期間,全省運營的生活垃圾焚燒廠共計11座,焚燒處理能力達到10250噸/日。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的比例為42.5%,比2015年提高了18.2個百分點。基本形成了新增處理能力以焚燒為主、焚燒與填埋處理并重的垃圾處理發展格局。
4、垃圾分類工作有序開展。省內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和長白山管委會、長春新區管委會、梅河口市、公主嶺市、延吉市、琿春市均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按要求編制了《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方案》。長春市被列為國內首批46 個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之一,已經建立了“定時定點投放、兩網融合收集、垃圾不落地運收、就地就近處置”的長春特色分類模式。
5、存量治理取得積極成效。“十三五”期間,吉林省加速推進生活垃圾存量治理工作,規劃的14座垃圾填埋場封場任務全部完成。
(二)存在問題
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供需結構不平衡、發展不充分,短板比較明顯,規劃建設系統性不足,現有收轉運和處理體系難以滿足分類要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智能化水平低等問題,成為制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1、規劃建設系統性不足
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缺少與生態環境、國土空間等相關專業規劃的協調銜接。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系統性管理缺乏,區域統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規劃的能力尚需進一步提高。
2、垃圾分類工作有待加強
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法規政策不健全,公眾垃圾分類意識不足,垃圾分類的收轉運與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滯后,對垃圾分類工作投入不足,監督執法力度不足,需要相關管理體制機制進行相應的調整,提高公眾參與分類的主體責任意識,并按需配套分類各環節的銜接設施。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