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15 10:13
來源:中國政府網
(九)減少電商快件二次包裝。加強電商和快遞企業與商品生產企業的上下游協同,設計并應用滿足快遞物流配送需求的電商商品包裝。選擇一批商品品類,推廣電商快件原裝直發,推進產品與快遞包裝一體化,減少電商商品在寄遞環節的二次包裝。(商務部、國家郵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電商和快遞規范管理
(十)嚴格快遞操作規范。完善快遞行業末端網點分揀、投遞工作流程和封裝操作規范。推動快遞企業完善內部規章制度,建立快遞包裝治理工作體系和管理臺賬,將快遞包裝有關規范納入從業人員上崗培訓,提升快遞員業務技能。支持快遞企業推行智能化、集約化作業方式。將不規范分揀、投遞、包裝操作等行為納入快遞行業抽查事項目錄,推動解決被動式過度包裝問題,暢通公眾投訴舉報通道,規范快件投遞“最后一公里”。(國家郵政局負責)
(十一)完善快遞收寄管理。推動快遞企業將包裝減量化、綠色化等要求納入收件服務協議,加強對電商等協議用戶的引導。推動快遞企業進一步規范散收件交付管理,引導用戶使用合格包裝產品。鼓勵電商和快遞企業在網絡零售和快件收寄中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包裝產品,并通過積分激勵等方式引導消費者使用。(國家郵政局、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推動相關企業建立快遞包裝產品合格供應商制度,鼓勵包裝生產、電商、快遞等企業形成產業聯盟,擴大合格供應商包裝產品采購和使用比例。快遞企業總部要加強對分支機構、加盟企業的管理,建立針對分支機構、加盟企業采購和使用包裝產品的引導和約束機制。(國家郵政局、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進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
(十三)推廣可循環包裝產品。在電商和快遞業務中,結合相關應用場景和商品種類,組織開展公開征集、設計大賽等遴選推廣一批快遞包裝減量和循環利用的新技術、新產品。鼓勵在同城生鮮配送、連鎖商超散貨物流中推廣應用可循環可折疊快遞包裝、可循環配送箱、可復用冷藏式快遞箱,減少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的使用。(國家郵政局、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培育可循環快遞包裝新模式。鼓勵電商平臺選擇部分商品種類,設立可循環包裝商品專區;支持快遞企業和第三方機構通過信用質押、超期扣款、回投返款等多種模式,擴大可循環快遞包裝的使用范圍。鼓勵電商和快遞企業與商業機構、便利店、物業服務企業等合作設立可循環快遞包裝協議回收點,投放可循環快遞包裝的回收設施,豐富回收方式和渠道。推行可循環快遞包裝統一編碼和規格標準化,建立健全上下游銜接、平臺間互認的運管體系,有效降低運營成本。鼓勵通過股權合作、第三方運營等方式,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投放和回收設施共建聯營。(國家郵政局、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加強可循環快遞包裝基礎設施建設。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結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在社區、高校、商務中心等場所,規劃建設一批快遞共配終端和可循環快遞包裝回收設施;在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時,支持快遞共配終端和可循環快遞包裝回收設施建設;破解相關設施進社區和公共場所的政策障礙,實行保障設施用地、減免設施場地占用費等支持政策。選擇一批有條件的城市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示范。(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務部、國家郵政局、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各城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規范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和處置
(十六)加強快遞包裝回收。鼓勵在校園、社區等場所的快遞網點開展快遞包裝紙箱集中回收,適度提升復用比例。推進快遞包裝材料和產品綠色設計,鼓勵同類別產品包裝使用單一材質材料,減少使用難以分類回收的材料和包裝設計,提升快遞包裝可回收性能。鼓勵發展“互聯網+回收”新業態,推進快遞包裝廢棄物中可回收物的規范化、潔凈化回收。(國家郵政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規范快遞包裝廢棄物分類投放和清運處置。推動已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在住宅小區、商業和辦公場所合理設置分類收集設施,規范居民分類投放行為,保障快遞包裝廢棄物及時得到清運。推進快遞包裝廢棄物分類處置,提高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加強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運行管理,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降低快遞包裝廢棄物的填埋比例。(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完善支撐保障體系
(十八)加強監督執法。加大快遞包裝治理的監督執法力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和定期摸底調查,強化剛性約束。將快遞包裝相關標準實施情況納入電商和快遞行業管理。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行為,依法依規進行查處。(國家郵政局、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完善綜合性支持政策。對綠色快遞物流和配送體系建設、專業化智能化回收設施建設等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適當支持。研究將綠色、可循環快遞包裝生產和規模化應用企業列入綠色信貸支持范圍,在債券發行等方面予以支持。落實快遞綠色包裝政府采購需求標準,發揮政府采購引導作用。落實現有稅收政策。中央財政通過現有部門預算資金支持開展快遞包裝生產、使用和回收處置統計監測分析平臺、執法和監管能力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郵政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強化科技支撐。開發智能打包、膠帶與紙箱分離等新技術,加快綠色環保、功能包裝材料研發應用。開發應用快遞包裝操作和分揀配送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設施,提升快遞行業集約化管理水平。加強產學研銜接,加大快遞綠色包裝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力度。(科技部牽頭,各有關部門參與)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