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30 11:39
來源:生態環境部
各地普遍反映,通過半年多的貫徹實施,正面清單既提升了執法監督的精細化水平,有效防范了執法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提高了執法效能,又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充分展現了生態環境部門對實體經濟發展的關注和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實施正面清單,對符合要求的企業免于或減少現場執法檢查,不等同于“不管不問”“降低要求”,而是通過實行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和非現場執法方式,科學合理配置執法資源,實現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能夠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要珍惜榮譽,潔身自好。對正面清單里的企業,各級生態環境執法機構還是要通過遠程執法等多種方式開展監督執法。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研究出臺關于加強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適時發布正面清單工作典型案例,指導各地進一步明確正面清單的納入條件和編制發布程序,對正面清單實施動態管理,支持和鼓勵社會監督,明確差異化執法監管和激勵措施,推動各地開展非現場執法,做好正面清單與相關制度銜接,進一步將正面清單工作精細化、規范化、常態化。
新“固廢法”通篇貫穿新發展理念 生態環境部加大宣貫力度 著力落實
華夏時報:新版固廢法9月1日已經實施,到現在取得了什么成效?這部法新在哪里,對于遏制固體廢物污染有什么新的手段?
邱啟文:新修訂的“固廢法”頒布以來,生態環境部加大宣貫力度,著力推動落實,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加大普法宣傳。編寫法律條文釋義,進行權威解讀,組織專家撰寫系列解讀文章。舉辦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培訓班,7200余人在線參加培訓。
二是修訂完善配套法規標準。完成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和危險廢物焚燒、醫療廢物處理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填埋等污染控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正在抓緊修訂危險廢物許可證管理辦法和轉移管理辦法。
三是貫徹落實法律新要求。明確部內任務分工,針對重點條款細化落實要求。大力推進禁止洋垃圾進口改革,扎實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強化“白色污染”綜合整治,指導督促各地切實落實疫情防控醫療廢物兩個100%工作要求。
下一步,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一是進一步加大法律宣貫力度,營造自覺學法知法用法守法良好氛圍;二是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補齊危廢固廢利用處置能力短板;三是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部門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四是進一步加強監督執法,創新監管手段和機制,確保新法實施取得實效。
新修訂的“固廢法”通篇貫穿了新發展理念,我認為新法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一是確立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等“三化”原則;二是明確了生活垃圾分類、禁止固體廢物進口等中央改革任務有關規定;三是強化了企業主體責任、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四是回應了群眾關于疫情防控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塑料污染治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環境問題的關切;五是完善了危險廢物、建筑垃圾、農業廢棄物等污染環境防治制度;六是強化了經濟技術等政策保障措施;七是突出了嚴懲重罰,讓“固廢法”真正成為一部“長牙齒”的法律。
法律的生命和權威在于實施。我相信,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 “三個治污”,深入宣傳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固廢法”,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一定會不斷取得新成效。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療廢物均得到妥善處置
紅星新聞: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醫療廢物有上升趨勢,很多企業都不愿意承接醫療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今年年初提出年底前每個地級市至少建成一個符合要求的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設施,下一步環境部對醫療垃圾處置方面有什么規劃,各級醫療廢棄物處置設施配備情況如何?
邱啟文:今年以來,我部在醫療廢物方面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醫療廢物處置相關環保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醫療廢物處置相關環保工作,確保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療廢物均得到妥善處置。
第二,開展醫療廢物處置環境風險排查整治。組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以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等為重點,排查整治環境風險隱患;配合相關部門開展醫療機構廢棄物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醫療廢物違法犯罪行為。
第三,推動提升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配合有關部門印發方案,推動提升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和處置能力。目前,各地可實現醫療廢物應收盡收,應處盡處,只有個別地市因為尚未建成醫療廢物處置設施而采取轉運至相鄰地市處置。
第四,強化醫療廢物源頭分類。落實《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配合國家衛建委加強醫療機構內部醫療廢棄物分類和管理,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源頭管理。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緊盯疫情防控醫療廢物處置相關環保工作,協同相關部門落實《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等要求,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加快推動提升醫療廢物的處置能力。
中日韓專家:三國PM2.5本地排放占主導,建議大力減排本地污染物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