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30 11:39
來源:生態環境部
二是不斷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2019年,我部印發《指導意見》,推動地方持續提升危險廢物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環境風險防范能力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超1.1億噸/年;其中,利用能力和處置能力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1倍和1.6倍。
三是加快補齊醫療廢物處置短板。聯合有關部門印發《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強化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推動醫療廢物收集、運輸和集中處置設施建設。
四是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大力推動試點地區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和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
固體廢物種類繁多,涉及多個領域和部門。下一步,我部將認真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固廢法》,持續推動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建設。
一是督促落實地方政府設施建設主體責任,著力提升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能力。
二是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模式和創新做法,從城市全域角度提升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和水平。
三是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進垃圾分類、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和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工作,持續提升固體廢物處理能力和水平。
無廢城市試點共安排900余項任務 500余項工程項目 投入1200余億元
澎湃新聞:2018年國辦印發的有關通知中無廢城市試點中指出到2020年試點城要在固體廢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明顯進展,這項工作目前進展如何?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下一步會不會進行新一輪擴圍?
邱司長: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是城市整體層面深化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自2018年12月印發方案開展試點以來,生態環境部與18個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認真指導“11+5”個試點城市及地區扎實推進試點工作。試點城市及地區成立了以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編制了高水準的實施方案,共安排900余項任務,500余項工程項目,涉及金額投入1200余億元。
目前,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初步凝練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模式。
一是在強化頂層設計引領,發揮政府宏觀指導作用方面,威海市將“無廢城市”理念融入精致城市建設一體化推進;深圳市、徐州市開展地方立法,制定責任清單,厘清部門職責,齊抓共管。
二是在實施工業綠色生產,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方面,深圳市、北京經開區的綠色產業鏈體系,銅陵市、盤錦市“無廢礦山”“無廢油田”模式,徐州市、包頭市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都很有特色。
三是在推行農業綠色生產,促進主要農業廢棄物全量利用方面,許昌市打造“畜禽糞污-有機肥-農田”生態循環鏈條,光澤縣“無廢圣農”,威海市海洋生態立體養殖,西寧市“生態牧場”等模式,都很有亮點。
四是在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方面,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垃圾分類,重慶市“無廢細胞”創建,雄安新區“無廢城市”教材編制,瑞金市紅色旅游,三亞市“無廢窗口”建設等,都各具特點。
五是在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強化危險廢物全面安全管控方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微企業危險廢物“管家”,紹興市“保險+信用+監管”三方聯動模式,有效提升了風險防控能力。
六是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培育產業發展新模式方面,全國一大批環保領軍企業積極參與試點建設,試點城市積極拓寬資金渠道,加快工程建設力度,培育固體廢物環保產業發展。
目前,試點工作也存在一些困難:一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部分試點任務和項目進展滯后;二是政策創新協同性不夠,仍然存在協調難、落地難問題;三是“無廢文化”氛圍尚未充分形成。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在認真總結“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基礎上,積極探索次第推開的路徑,加大支持幫扶力度,鼓勵制度創新,加強宣傳教育,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謝謝。
“正面清單”不等于“降低要求” 將對正面清單實施動態管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想問一個有關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的問題,我們知道,列入環境監管正面清單的都是環境績效表現好的企業,可以少檢查、少打擾。最近有環保組織發現,河北生態環境廳發布的《河北省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2020)》中納入正面清單企業中,有20家企業2020年以來存在環境違規問題被生態環境部門處罰。請問生態環境部有何評論?下一步將如何指導地方加強正面清單管理?
劉友賓:我們關注到近期有媒體反映河北生態環境廳發布的《河北省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2020)》公示名單中,有部分企業2020年以來存在環境違規問題被生態環境部門處罰的情況。目前,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已經進行了核實處理,并向社會公開了有關情況。
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建立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通過實行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進一步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
截至10月底,清單內企業合計84179家,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通過在線監控、視頻監控、用能監控、無人機巡查、大數據分析等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24.9萬余次,發現各類環境問題7338個,立案處罰724件,各地規范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依法減免行政處罰939次。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