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23 09:1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陳偉浩
10月20-21日為期兩天的“2020年中國(江 蘇)廚余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暨環衛設施展覽”在江蘇泰州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由藍德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深圳高速環境有限公司、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有機固廢專業委員會、E20環境平臺、北極星固廢網作為支持單位參加本次論壇。此外,來自國內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代表及相關企業、專家學者、媒體等300余人出席本次活動。
高峰論壇開幕式
活動為期兩天,包含設備展覽、實地考察、高峰論壇等環節,其中論壇圍繞“基于垃圾分類的廚余垃圾處理技術路線分析、有機垃圾資源化—集中與分散的競合、如何通過裝備技術革新應對廚余垃圾處理難題、垃圾分類過渡期餐廚垃圾處理思路的探討”四大話題展開,深度剖析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共話餐廚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新趨勢、新思維、新路徑。
活動致辭
論壇首先由江蘇省泰州市城管局局長孫桂銀,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薛濤,藍德環保總經理施軍營發表致辭,他們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向一直致力于餐廚垃圾處理事業的專家、學者和同仁們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時也對論壇的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任連海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有機固廢專業委員會主任任連海以“基于垃圾分類的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技術路線分析”為題作了發言。他表示,以全國城鎮人口8.21億,人均產生生活垃圾按1kg/d計,全國每年產生生活垃圾約3億噸;垃圾分類后,分出廚余垃圾約為生活垃圾的20%-30%,按30%計,全國每年產生廚余垃圾約9000萬噸,每天約25萬噸,實際清運量約20萬噸/日,而目前每天(包含在建)的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僅為3.2萬噸/天,缺口極大!
他還詳細分析了當前我國五種廚余垃圾處理的技術路線,并提出了幾點意見和建議:
1、我國廚余垃圾處理技術已有若干工程嘗試,但仍處于起步階段,政策、標準規范、技術和模式尚需不斷完善;
2、好氧堆肥、厭氧發酵、協同焚燒、物理破碎、生物處理機、熱解氣化等技術各有特點,皆面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3、前端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效果對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具有重要影響。
薛濤
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薛濤就“有機垃圾資源化-集中與分散的競”為題作了主題分享。薛濤指出,廚余垃圾在某個小區試點時,效果很好,但是擴展到全區域范圍時,因為廚余垃圾的質量與數量均產生了變化,但是后端處理設施卻已經建好了,處理效果往往達不到之前的預期。
薛濤還提到了廚余垃圾處理分散和集中的博弈關系,對于到底選擇分散的技術還是集中處理的技術?薛濤認為,在有機垃圾角度來看,分散式的處理設備非常多,但是隨著垃圾量逐漸增長的過程當中,存在一個臨界點,使得分散式處理出現規模不經濟,也就是逐漸效率下降的過程。隨著垃圾量繼續增長至一定數量時,集中式處理便顯現出來規模效應。因此有機垃圾處理的技術選擇一定是一城一策、一時一策,分散與集中不是完全的對立關系,是可以在其中找到合理的配置均衡點,使得分散與集中處理并存并達到效率的最大化。
施軍營
藍德環保總經理施軍營介紹了當前縣級區域行業的發展現狀,并提出了縣級餐廚垃圾項目建設面臨的4大難題:1、由于縣級財政支付能力有限或資金不足,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遲遲未能建設;2、目前一些縣級餐廚垃圾以填埋和焚燒為主,沒有做到資源化利用;3、城區人口規模普遍偏小,餐廚垃圾量少,難以形成規模效應;4、對于縣城,居民較分散,難以選出符合要求的項目用地。
施軍營指出,廚余垃圾處理項目在地級及以上城市,主要采用“預處理+厭氧發酵”技術,項目數量占比68%;微生物好氧發酵技術、好氧堆肥技術、飼料化等或因占地面積大弊端、或因資源化產品銷路問題、或因同源性污染問題等,項目數量占比32%。而在縣級區域,由于餐廚垃圾量小的緣故,運用簡單填埋的縣城最多,建設有垃圾焚燒廠的縣城會采用協同焚燒的模式處理餐廚垃圾,運用餐廚垃圾好氧堆肥的項目較少,縣級新建且具有一定規模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主要采用厭氧發酵技術。
施軍營強調,在無廢城市建設和垃圾分類嚴格要求下,各種有機垃圾集中協同處理是在餐廚垃圾工藝運行逐步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創新。綜合處理模式是有機垃圾處置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裝備高端化,工藝簡單化”的“全量厭氧”的突破,是新形勢下有機垃圾處理的一個核心要求。同時施軍營針對不同城市規模、不同餐廚垃圾處理需求,還分享了五位一體綜合處理模式—“泰州模式”、餐廚+廚余—“諸暨模式”、縣城餐廚集成系統模式、縣城餐廚轉運模式——“泰興模式”四種餐廚垃圾處理模式的應用和區別。
曹偉華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五院副總工程師曹偉華以“垃圾分類后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探討與典型案例”為題作了發言。曹偉華表示垃圾分類后廚余垃圾組分發生變化,雜質含量明顯減少,由20%-40%降到5%-10%,與此同時,有機質含量、含水率、含油率均明顯上升!
曹偉華以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EPC工程實例講解了該項目廚余垃圾預處理的總體工藝和項目情況。該項目建設規模為餐廚垃圾1000t/d,服務上海全市主城區,是上海市建成投運、最大的濕垃圾終端處理設施。該項目有三個亮點,1、濕式+干式協同耦合厭氧消化技術;2、全廠子系統遠程集中控制;3、全過程采用BIM技術。
現場交流
本次論壇持續兩天,既有技術理論探討,又有設備裝備展覽,還有項目實地參觀。尤其是在環衛設備展覽會現場,展出的環衛設施引起了與會嘉賓及客戶的廣泛關注。
環衛設施展覽會
展會現場藍德環保總經理施軍營親自為嘉賓講解。該展會共分為收運專區、預處理設備專區、研發專區、厭氧沼氣專區、集成裝備專區、單機泵專區、除臭藥劑及配套設施專區、老舊設備展示八個展區,包括餐廚垃圾中轉車、餐廚垃圾收運車、生物質分離器、漿料脫水機、縣級餐廚垃圾處理設備一體化綜合處理設備等。
環衛設施展覽會
施軍營介紹,藍德環保是滬港兩地上市公司深高速旗下控股公司,是一家以提供城鄉垃圾綜合處理解決方案和裝備制造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藍德環保具有三大核心優勢:一、強大的投融資實力,公司控股股東深高速連續多年信用等級維持在最高的AAA級,具有強大的資金實力、順暢的融資渠道和低成本的融資能力;二、強大的研發實力,擁有168項專利;三、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垃圾滲濾液處理項目業績40項,餐廚廚余等有機固廢處理投資運營、EPC項目25項,目前已有3個餐廚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投于商業運行,5個項目處于試運行階段,占據行業領先位置。
在主辦方的帶領下,本次活動還參觀了兩個項目,分別是,泰州市有機垃圾綜合處理項目和泰興市餐廚垃圾中轉站。
泰州有機垃圾綜合處理項目
泰州市有機垃圾綜合處理項目是國內首個5種有機垃圾集中綜合協同處理項目,包含餐飲垃圾220t/d,廚余垃圾50t/d,市政污泥(80%含水率)100/d,糞便15d和地溝油30/d,位于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紅旗農場三工區,占地45898.平方米,項目總投資2.23億,特許經營期25年。
嘉賓參觀
參觀人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通過參觀廊道進入生產區,實地察看了泰州藍德五種有機垃圾協同處置的預處理單元、厭氧單元、污水處理單元,講解員就有機廢棄物卸料到處理全過程做了講解并就相關數據做了詳細介紹。
泰州有機垃圾綜合處理項目現場
該項目采用“多線預處理+厭氧發酵”的工藝,對餐飲垃圾、糞污、污泥、園林垃圾、廚余垃圾等5種有機垃圾分別進行預處理后,共混進入發酵系統進行發酵產沼。地溝油經油脂提取車間制成粗油脂外售,經粗加工后作化工廠原料。垃圾中的無機部分經生物質分離器后進入回收或填埋廠;有機部分經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沼氣經凈化提純系統制備發電使用,產生的沼渣制成營養土出售;產生的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廠區臭氣集中收集處理達標后排放,使有機垃圾的處理做到減量化、無害化及資源化。
泰興市餐廚垃圾中轉站效果圖
活動第二天,主辦方帶領與會嘉賓又來到了泰興市餐廚垃圾中轉站進行實地參觀。該中轉站占地很小,配套使用了一輛LD5250ZXXDFE6車廂可卸式垃圾車(勾臂車)和幾輛電動餐廚垃圾收運車。目前,該中轉站正處于試運營階段,每天可往返至泰州有機垃圾處理中心兩次。參觀現場,與會嘉賓咨詢了縣級餐廚垃圾中轉站的占地、收運路線規劃、運行成本等問題。
LD5250ZXXDFE6車廂可卸式垃圾車(勾臂車)
工作人員現場演示餐廚垃圾收運全過程
工作人員還為參觀嘉賓現場演示了餐廚垃圾的上料及收運過程。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LD5250ZXXDFE6車廂可卸式垃圾車是一種與有機垃圾收運中轉站配套使用的環衛專用車輛。主要用于環衛部門進行餐飲及餐廚垃圾的收集,一臺車可配備多個中轉箱體,每個箱體可裝載15噸餐廚垃圾,實現了餐廚垃圾的集中收運、儲存,其收運方式比餐廚車直接收運更經濟,每噸收運成本可降低40元左右。中轉站可有效解決縣級餐廚垃圾因土地資源緊張、餐廚垃圾處理總量偏低造成的投資成本高、回報率低等問題。
為期兩天的2020年中國(江蘇)廚余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高峰論壇暨環衛設施展覽圓滿落幕。未來,藍德環保將繼續秉承技術進步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理念,聚焦有機垃圾綜合處理,實現細分行業領先,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品質意識,品牌意識,致力于向全球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環境解決方案,成為客戶信賴、社會尊重、最有價值的環保產業集團。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