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8-17 14:39
來源:環保多巴胺
作者:莫龍庭 羅元鋒
據德國聯邦環境署17年發布的《堆肥產品和沼渣的質量保證—德國經驗》(中文版由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編譯),德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垃圾分類,并生產堆肥產品,然而堆肥產品的接受度很低。為了提高堆肥產品的質量,提高其接受度,并最終提高其適銷性,堆肥廠經營者于1989年成立了獨立于國家的質量保證機構BGK。自2015年以來,《循環經濟法》要求分類收集生物廢棄物,通過堆肥或厭氧消化對生物廢棄物進行有效回收得以實現。
如今,BGK 是負責對經認證堆肥或厭氧消化處理廠生產的堆肥產品和沼渣提供質量保證的機構。認證標準由德國國家標準制定機構—RAL確定(1999年制定堆肥產品質量標準,2000年制定沼渣質量標準,我國沼渣等相關標準也可參考借鑒),由BGK實施,并授予合格產品相應的RAL質量認證標志。除此之外,BGK還向其會員提供咨詢、公共關系和推進研發的服務。為了根據要求審查堆肥產品和沼渣的質量,BGK 認證并批準了獨立的采樣機構和實驗室。因此,BGK為采樣機構和實驗室建立了認證程序。
事實證明,具有高質量標準和可靠監測的質量保證體系可以提高堆肥產品和沼渣的質量,由此可以提高它們的適銷性。
以上。
期待沼渣產業鏈早日打通,真正實現有機廢物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標準難題下的沼渣出路困境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