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6-28 08:55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安志霞
《規定》的第十八條要求還提出“加快推進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和有害垃圾處置、廚余垃圾處理、其他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實現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和有害垃圾處理全覆蓋、廚余垃圾全處理、其他垃圾全焚燒、零填埋”。“全覆蓋、全處理、全焚燒、零填埋”的任務要求正是建立在對垃圾分類本質的認知基礎上的提出的重要方針。全省各市如果按照“三全一零”的要求來部署工作,通過垃圾分類將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進行到底,必將對山西省各市的生態環境改善、產業轉型升級、能源革命起到推動作用(參考閱讀:成衛東:山西省生活垃圾分類的3個特點)。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發育土壤和外部環境,在國家確定的四分法規則之下,如何聯接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體系,讓垃圾分類從一個“甜蜜的負擔”轉變成為城市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這就需要“一城一策”,在系統性、匹配性兩大原則之下,充分考慮城市的山、水、城、產、文、人等影響因素,結合氣候因素和所在區域整體布局,指定符合自己城市特征的垃圾分類。讓每個城市都能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框架下,找到與自己發展路徑最匹配的、系統性的垃圾分類模式,也是E20研究院持續兩年開展垃圾分類理論研究和地方實踐的初心和動力。
2019年11月在2019(第二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上,太原市市容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所長楊迪表示,太原市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長期依靠能源資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拉動經濟發展,資源緊張、生態功能退化、環境承載力下降等發展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日益突出。盡管環境治理壓力重重,太原正努力積極實現突圍(參考閱讀:楊迪:發揮科研優勢,引領太原市垃圾分類新時尚)。
作為全國第一批46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之一,太原市正在努力構建基于城市自身特點構建太原獨有發展模式,并聯合第三方力量以研究課題形式做實地研究分析。他們正與E20環境平臺聯合開展《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資源型城市垃圾分類體系研究與示范》研究,具體包括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下的垃圾分類理論研究、太原落實垃圾分類的實踐工作方案研究以及太原市垃圾分類試點建設。
參考書籍:
傅濤《兩山經濟》
傅濤《環境產業導論》
傅濤《垃圾分類不簡單》
薛濤 《濤似連山噴雪來》
深度領域觀察系列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