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28 10:39
來源:環保圈
作者:程彩云
上述環衛企業高管坦言:
自從海口市打開“環衛市場化改革”的局面后,海口附近的縣區無論財力能否支撐,動不動就啟動上億元的環衛大項目,有些環衛服務費甚至超出了政府可支付的范圍,投資高昂與縣域財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愈發突出。
也就是說,雖然深圳的政府財政支付能力較強,可以支撐他們推出84億元的環衛大項目。但對于其他地方的政府來講,推出大體量環衛項目仍需要“量力而行”。
二是回款不及時。欠發達地區財政支付能力不足本身就是個“硬傷”,再加上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城鄉環衛改善越來越重視,垃圾分類、無廢城市逐步推進,未來環衛領域政府支出將進一步增加,這對政府支付能力將是不小的挑戰。
而在融資方面,環衛企業融資也比較困難,巨資購買的車輛很難進行貸款抵押,轉運站雖可以做擔保抵押貸款,但做到手續齊全也非常困難。
因此,一旦甲方違約無法及時給付服務費,企業就不得不依賴融資渠道或借錢給工人支付工資,維持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
在此情況下,資金鏈好的大型環衛企業尚能墊付,中小型環衛企業則很難應付。特別是在近兩年金融領域“去杠桿”的大環境下,又加上今年的新冠疫情影響,中小企業步履維艱。
上述環衛企業高管表示:
我們遇到的難題不是一下子沒錢了,而是無法確定下一筆回款何時到賬,拖欠多久。但企業支付環衛工人的工資,車輛的購置與維護保養等時間非常確定,導致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根本無心拓展業務,就是等錢來填充空缺的資金池。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