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08 09:48
來源:瀚藍環境
4月3日下午,佛山南海區委書記閆昊波一行到瀚藍下屬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召開南海區垃圾分類工作座談會,并實地調研南海區垃圾分類相關前后端處置設施。他強調,加快產業園升級規劃,抓牢“全程分類”這個關鍵,圍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對每個環節提出定量定節點的任務目標,做到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齊發力。
南海區委常委潘永桐、南海區副區長陳紹文等領導陪同調研,南海區城管執法局、南海區住建水利局、南海區農業農村局、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南海分局等部門領導出席會議。
閆書記一行首先參觀了瀚藍研發和設計的垃圾分類相關設備。
在垃圾分類智能箱前,講解員向閆書記詳細介紹居民分類投放換取積分、積分換取小禮品的智能分類模式。
在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的攤位前,閆書記聽取了活動的開展方式及做法。
在瀚藍自主研發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備前,閆書記仔細詢問了技術原理、處理效果、研發過程,以及廚余垃圾處置設備運營費用、運作模式等情況。
參觀完畢后,閆書記一行在產業園科普展館內,召開了南海區垃圾分類工作座談調研會。瀚藍環境、南海區城管執法局、南海區住建水利局、南海區農業農村局、佛山市生態環境局南海分局,分別匯報了所在部門承擔和管理的垃圾分類相關工作情況。
會上,瀚藍匯報了全區居民垃圾分類系統規劃、社區和農村相關垃圾分類試點推進情況。在南海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瀚藍目前在南海區開展的居民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具有以下特點:
一、南海區垃圾分類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形成完整無缺的閉環系統。
二、大分流+細分類并行,源頭四分類采取多模式進行社區和農村推廣,如在區、鎮(街道)層面統籌餐廚垃圾、園林綠化垃圾、一般工業垃圾等大類垃圾分流。
三、在生活源頭分類試點單位,利用多種模式探索四分類推進路徑——學校、機關企業、農村直接一步到位推進四分類;物業小區、城市社區等難度高的居住社區,則逐步從三分類過渡至四分類的模式。
經過兩年多的推進模式摸索,瀚藍承接的南海區丹灶云山峰境小區四分類示范點,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5%,小區垃圾減量率達39.8%,被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評為“智能+垃圾分類年度典型案例”;農村試點中,南海區大瀝一中村,垃圾四分類知曉率達100%,減量率達37.52%。
陳紹文副區長指出,一是南海區按照大類垃圾分流和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相結合的方式統籌推進垃圾分類;二是今年內加速加力完成全區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三是強化監督,做好入戶教育宣傳發動。
閆昊波書記強調,推行垃圾分類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是南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各部門要增強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全程分類、配套設施、宣傳發動等方面精準發力,引導全社會行動起來。
他要求,一要加快中后端基礎設施建設,并完善分類運輸體系;二要逐步構建垃圾分類與清掃保潔環衛一體化作業模式;三要把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久久為功的堅韌性,聚焦重點,精準施策。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