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07 10:24
來源:中國光大水務有限公司
作者:張國鋒 陳文娟
二、投資一線城市項目的小股權并發揮其運營優勢
結合“表 5-1:威立雅在中國市政項目不完全匯總”進一步分析,威立雅在華發展以2002 年的上海浦東項目為分界,之前的項目是以威立雅自己為主體實投,而在之后的項目都在投資上退居次要位置,而在運營上占據核心。2018 年,威立雅在中國的特許經營項目控股比例在21%到 50%之間,其主要采取的做法是和中國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或與金融機構成為合作伙伴,以期建立更加緊密、靈活的關系,憑借自身的運營優勢開拓市場,同時又可與合作企業分攤投資責任及風險。威立雅以此方式實現了以投資為主導的控股模式到以經營權為主導的運營模式,由重資產向輕資產的轉型以充分發揮其管理運營商的角色。
三、轉移戰略重心至技術高度相關的工業領域
在環保監管趨嚴的情況下,工業危廢企業為排放廢棄污染物付費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威立雅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果斷將戰略重心轉移至和威立雅現有技術高度相關的工業領域。通過在工業領域實現技術的綜合覆蓋,為工業企業提供生產用水的同時,對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及再利用,即提供從上游到下游的整體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威立雅在中國已取得多個重要工業廢水項目(參見表 5-2),特別是 2016年取得的燕山石化項目,是公司進入中國以來簽訂的工業領域最大的合同。該項目可為整個廠區提供水循環系統的全方位管理服務,合同期25年,預計營業收入可達32.7億歐元。
四、利用工程技術及管理上的優勢橫向發展,積極發展廢棄物管理項目
為了實現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擴張,威立雅充分發揮其橫向整合的優勢,2010年公司把涉足廢棄物管理市場當作下一步的發展重心,即利用城市水務服務、廢棄物綜合處理、以及能源服務上知識和技術的相似性,使得工程技術以及管理上的優勢可以共享,從而取得規模效應和范圍經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威立雅在中國共運營20多個廢棄物管理項目(參見表 5-2),業務范圍包括垃圾衛生填埋、填埋氣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危廢綜合處理等,威立雅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廢棄物管理公司之一。就項目比例及處理規模而言,威立雅著重發展危廢處置業務。
6.2 蘇伊士在華發展戰略
21 世紀蘇伊士把拓展的重心轉到中國并通過以下幾大戰略來迅速占領市場:
一、通過合資的形式與政府或公用事業公司進行合作,尋找打入中國市場的突破口
1985 年,蘇伊士與香港新創建集團共同組建了中法水務,作為蘇伊士環境在華水務業務的開發和經營平臺。
1992 年中法水務與坦洲鎮經濟發展總公司合作,成立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供水企業——中山坦洲自來水有限公司,開啟外資直接投資水務行業的大門。
2006 年,中法水務與重慶水務合資組建中國第一家水務領域的中外投資公司—重慶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雙方合作不再停留在項目層面,合作方式更加靈活、緊密。
通過與當地政府或當地政府旗下的企業進行合資、合作,蘇伊士找到了打入中國市場的突破口并不斷拓展其中國業務。
二、利用先進的技術與工程經驗打破行業壁壘
1975 年,蘇伊士水處理工程子公司得利滿利用技術優勢,簽訂了中國市場第一份合約—遼陽石化污水處理項目,出口整套生產車間設備,進入中國市場。上世紀 80 年代之前,中國的水務市場一直處于國有化運營階段,外資很難介入。但當時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落后,水處理市場更是落后發達國家二、三十年,相比而言,外資企業積累了多年的技術與工程經驗,先進的工藝有利于削減項目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因此,專業技術優勢成為蘇伊士打破行業壁壘、進入中國市場的突破口。
三、由供水業務擴展到全產業鏈服務
從表 5-3 項目簽訂情況來看,2002 年之前,中法水務簽訂的基本為飲用水項目,2002 年之后,其業務范圍依次向全方位供水、工業水處理、污水處理、淤泥處理、O&M 服務等領域擴展。蘇伊士通過與當地政府下屬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在具體項目的推進過程中逐漸鞏固其作為政府長期優先合作伙伴的地位,提供從供水,到污水、淤泥處理,再到工業水處理的全方位產業鏈服務。
四、充分利用改革開放吸引外資的政策
20 世紀 80 年代末,中國政府開始推行水務行業的市場化改革,90 年代,政府開始鼓勵外商直接投資水務市場。
2002 年,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放松對外資投資水務管網的限制,同時《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等政策加速水務行業的開放與市場化改革。蘇伊士開始采用直接投資中國市政工程項目的方式全面投資水務行業。
政府鼓勵外國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并建立起市政公用行業特許經營制度。蘇伊士利用新出臺的政策積極參與對市政公用設施項目建設,同時利用在水務管理上先進的知識、技術和運營經驗開拓中國市場。
五.加大了在工業領域的投資力度,提出了循環經濟模式
蘇伊士近幾年放緩了市政領域的擴張步伐,轉向發力工業市場,完善產業鏈條,并試圖拉平市政與工業的業務占比。工業園區因產業集群產生規模效應,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但環境問題隨之而來,針對我國大量工業園區存在底數不清、監管能力薄弱及環境風險高等諸多問題,蘇伊士提出了循環經濟模式。通過“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處理模式優化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廢棄物的排放。
目前,蘇伊士正在給中國內地包括上海化工園區等 10 余個工業園區提供專業的環境服務和管理。2018 年底,蘇伊士的工業業務占比已達 41%,逼近 50%的目標。
七、威立雅、蘇伊士相關財務指標及分析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方能反映一家企業的特點、問題及所呈現出來的趨勢。通過分析從 2008 到 2018 年十年的財務數據,結合收入指標、資產規模、杜邦分析、現金流情況、市場情況等進一步闡述威立雅、蘇伊士的運營發展情況及戰略。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