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2-03 10:45
來源:山西省生態環境廳
2月1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向各市生態環境局、駐市生態環境監測站發出通知,對做好全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進行安排。要求各市按照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和省廳制定的《山西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方案》,認真做好應急監測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全國上下正處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階段,生態環境監測作為確保人民群眾生態環境安全的基礎性工作,是政府抗擊疫情的重要支撐,各市要高度重視,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對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從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出發,認清疫情防控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以肺炎疫情防控為第一要務,積極響應、迅速應對、認真履職、主動作為,積極向當地政府請示匯報,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做好空氣、地表水、飲用水水源等相關應急監測工作,堅決防止疫情次生災害對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二、強化監測預警,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
一是做好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是生態環境應急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市生態環境局、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要做好轄區內國控、省控空氣、地表水自動監測站的協調保障工作,協助解決承擔國省控監測任務的第三方運維/采樣機構的通行、安全防護、基本住宿等困難,力爭轄區內空氣和地表水自動監測站穩定運行,地表水采測分離工作正常開展,實時提供真實、準確、全面的監測數據,充分發揮自動監測數據的應急預警作用,確保疫情防控期間的環境質量安全。各運維單位、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和縣(市、區)監測站在不影響疫情防控要求和保障自身安全情況下,原則上按照正常的工作頻次開展監測,并做好質控工作;對受疫情影響大,特別是因疫情防控需要導致交通出行不便的地區,要以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為重,可暫時停止運維、巡檢、采樣等監測工作;若相關防控措施已解除或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有明確要求時,應及時恢復監測運維保障,做好空氣和地表水自動監測站的運維工作,以滿足疫情防控工作需求。
二是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預警監測。疫情防控期間,各市應加強組織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在常規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余氯和生物毒性2項疫情防控特征指標監測。對余氯和生物毒特征指標監測,具備條件的地區,可自行開展監測;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充分借助科研機構、院校及第三方機構等,克服困難開展監測。各地可結合地方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合理確定監測頻次,有感染病例和有疑似病例的鄉鎮及縣(市、區),其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原則上一周一次,根據疫情發展或防控情況,及時調整監測頻次;無確診和疑似病例的鄉鎮及縣(市、區),按照現有飲用水源地監測內容及頻次進行監測。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上報當地政府及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并啟動日常環境應急監測程序,及時采取措施,查明原因、控制風險、消除影響,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
三、加強監督檢查,扎實推動疫情防控期間有關排污單位的自行監測工作
一是醫院要切實加強對加所排廢水的自行監測,加大對廢水中余氯和生物毒性指標的自行監測頻次,每天至少監測1次,并認真做好消毒劑加入量、污水和污泥產生量、處理量和排放量的記錄;對未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處理的廢水,必須保證處理后的生物毒性指標達標。
二是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要加強對所排廢氣、廢水的自行監測,并做好醫療廢物接收和處置的臺賬、處理處置設施運行臺賬,并按照衛生健康管理部門的要求做好衛生防疫工作。
三是危險廢物處置單位、垃圾填埋廠要加強對所排廢水和滲濾液以及單位周邊環境空氣的自行監測。
四是污水處理廠要加大對所排廢水的自行監測頻次,污水、污泥必須經過嚴格消毒之后才能向外排放。
五是飲用水水源地范圍內的所有排污單位應加強對所排廢水中各項指標的自行監測,并主動增加對余氯和生物毒性兩項指標的自行監測。
上述排污單位要及時在當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網站向社會公開自行監測數據等信息;強化對自行監測數據超標情況的檢查和處理。若發現自行監測數據超標,應加密監測,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如無法實現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應當果斷采取減輕或防止污染的措施,提出今后預防和改進的對策,并向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提交超標排污分析報告,說明超標排污原因及整改措施。
各市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對上述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數據超標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核實超標數據,采取相應的監督管理措施;如果認定排污單位確實超標排污,必須依法實施處罰,并責令整改。
四、完善應急監測預案,提前做好應急監測準備工作
各市要結合轄區內疫情分布、風險源分布、醫療廢物廢水處理、污水處理廠運行、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等情況,進一步完善肺炎疫情環境應急監測預案,不斷提高預案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切實加強應急監測車輛、儀器、材料和防護裝備等物資儲備,努力提升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環境質量異常應急監測的應對能力。各市要明確疫情防控期間應急監測負責人與值班人員,加快制定應對肺炎疫情應急監測方案。發生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或因大量使用消毒用品造成環境次生災害時,及時向市級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報告,經批準后,盡快組織應急監測隊伍,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人工取樣監測工作。同時,嚴格按照肺炎疫情防控有關要求,做好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人員安全防護工作,保障監測工作人員的健康安全。
五、及時發布環境質量信息和應急監測結果
加強環境質量綜合分析,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科學研判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及原因,準確評估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或環境次生災害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及時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等多渠道,向公眾發布環境質量信息和應急監測結果,保障民眾的生態環境質量知情權。及時按照規范要求上報監測結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