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17 14:18
來源:生態環境部
3. 壓實責任。杭州市建立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責任傳導機制,實行垃圾分類管理責任制和層級負責制,建立有人、有錢、有章、有責的“四有”保障機制,同時出臺專項考核實施細則,建立“日檢查、月通報、年考核”工作制度,定期在主流媒體上公開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和小區、單位“紅黑榜”,并將垃圾分類年度工作任務納入全市綜合考評體系。
(二)突破垃圾減量控量難,從“渠道單一”轉為“多點開花”,垃圾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一方面,杭州市長期以來都面臨垃圾量快速增長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末端處置能力建設特別是焚燒設施建設滯后,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常年高位運行,帶來“垃圾圍城”、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擠壓空間等一系列威脅。對此,杭州市深入挖潛、多管齊下、拓展渠道,破解垃圾減量控量難題。
1. 總量控制管理。創新生活垃圾總量控制管理,強化屬地政府控量減量責任落實,對納入總量控制管理的城區,以年度垃圾總量控制目標為基數,實行“增量控制、超量加價”,其中年度實際垃圾量超過控制總量2%(含2%)至4%部分的垃圾量按統一結算價格的0.5倍系數繳納處置費,超過控制總量4%(含4%)至6%部分的垃圾量按統一結算價格的1倍系數繳納處置費,超過6%(含6%)的垃圾量按統一結算價格的2倍系數繳納處置費。加價收取的垃圾處置費由杭州市財政統籌管理,按年度結算支付,專項用于對垃圾量低于年度控制目標5%的城區進行補助。
2. 推進分流減量。推進低價值物回收利用,在市區范圍設置1911個低價值物和1481個廢舊衣物回收點,并擴展玻璃、金屬制品、紡織品、服裝邊角料等物品回收利用。深化農貿市場生鮮垃圾源頭減量,開展果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果蔬菜皮就地減量和專線清運處置,累計達到125家。開展垃圾清運控水減量,設置24個垃圾清運控水點,要求垃圾運輸車在進入末端處置設施前進行排水減量。強化裝修垃圾處置監管,設置裝修垃圾中轉處置場地11處,分流處置裝修垃圾。推進園林垃圾再生利用,設置園林垃圾處置場地10處。實行有害垃圾專業清運,每月10日定為有害垃圾清運日,設置有害垃圾投放點1920個。
3. 強化經濟激勵。按照生活垃圾“誰產生、誰付費,多產生、多付費”理念,調整完善非居民生活垃圾處理計量和收費管理機制,自201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杭州市區非居民生活垃圾處理計量和收費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個體戶等非居民生活垃圾處理計量和收費管理,明確以上年度(前12個月)生活垃圾產生量作為本年度生活垃圾基準量,超出基準量的部分,按照加價收費標準計收處理費。為準確計量垃圾產生量,杭州市劃小垃圾清運計量單元,實行以街道(鄉鎮)為區塊進行計量,并在完成試點基礎上全面推廣垃圾清運車載稱重系統,實現垃圾清運精準實時計量,實現“斤斤計繳”。
(三)突破公眾知行合一難,從“被動消極”轉為“主動積極”,人人參與氛圍日益濃厚
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但長期以來存在一個悖論,即往往知道分類的多、參與分類的少,認同分類的多、做好分類的少,從思想認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鴻溝。
1. 黨員帶好頭。杭州市組織開展“垃圾分類 黨員先行”主題宣傳月活動,包括開展垃圾分類總動員、發起“垃圾分類黨員先行”倡議、組織垃圾分類宣傳培訓、啟動“垃圾分類我先行”簽名、開展垃圾分類面對面入戶宣傳、做垃圾分類黨員志愿服務、營造垃圾分類長效氛圍等活動內容。各區(縣、市)將垃圾分類與基層黨建工作相結合,推行“黨建 + 垃圾分類”,把參與垃圾分類作為黨員到社區報到、主題黨日、“三服務”的重要內容。比如,試點開展社區黨員“承包 + 認領”垃圾房,輔助做好垃圾投放監督及細分工作;選派黨員擔任“桶長”,加強對居民垃圾分類的宣傳勸導以及垃圾分類設施的監督檢查。
2. 單位作表率。市民對機關事業單位帶頭開展垃圾分類的呼聲強烈,杭州市出臺《機關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率先在入駐市民中心的134家市直機關和事業單位中開展垃圾強制分類,并擴展到市區街鎮的所有機關事業單位。為打消疑慮、破除阻力,杭州市城管系統開展“七個一”結對幫扶,每兩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一個機關事業單位,上門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現場指導和政策解答。經過努力,杭州市民中心的機關事業單位、各區(縣、市)政府等垃圾分類知曉率均達100%,垃圾分類準確率均達80%以上。強力推進教育、衛生、國有企業等行業系統的強制分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杭州市考評辦組織的2018年“五廢共治”績效測評中,市直單位、中小學校、醫療機構的垃圾分類實地踏勘評價得分依次達97.5分、97.8分、91.4分。
3. 小手拉大手。按照“小手拉大手、大手帶小手、家校聯合”的思路,杭州市推出編寫垃圾分類教材讀本、開設垃圾分類知識輔導課、錄制“眼鏡伯伯講垃圾分類故事”、舉辦中小學生垃圾分類知識競賽、開辟22個垃圾分類宣教基地、開展垃圾分類“第二課堂”主題實踐、講授垃圾分類開學第一課等系列活動,推動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實踐教育從“零敲碎打式”向“整體修習式”轉變,垃圾分類在杭州中小學校蔚然成風。
4. 宣教面對面。杭州市組建垃圾分類宣講團,廣泛持續開展進社區、進企業、進單位、進工地、進商場、進部隊、進學校、進鄉村、進寺廟、進廠礦“十進”宣傳,2018年以來累計舉辦宣講349場次,培訓各類人員41982人次。統籌社會資源,組建小區垃圾分類志愿者、樓道長、專管員等“三支隊伍”,開展進門入戶宣傳指導,告知垃圾分類的基本方法、分類設施擺放位置、垃圾分類法律責任等內容。
5. 執法強支撐。堅持嚴管重罰、動真較真,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為準線,建立執法長效機制,推行第一次抄告整改、第二次和第三次警告提示、第四次垃圾拒運的嚴管措施,提升垃圾分類執法力度和成效。該條例自2015年12月1日實施以來,2016年8月開出全市首張罰單,截至目前,累計辦理行政處罰案件5256件,其中處罰單位2655件、個人(含個體工商戶、居民)2601件,實施拒運懲戒26例,力度之大、影響之廣前所未有。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