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22 09:30
來源:中國水網
要素集約
網絡集約
網絡集約型,是指以整合業務為目的,打通產業鏈,集約化開展并管理除主營業務外的一項或多項上下游業務,借助自身對主營業務的深入理解,合理整合資源,解決上下游業務痛點難點,使得整體產業鏈效率及效益得到提高。
薛濤以“廠網一體化”和“環衛一體化”舉例:“廠網一體化”中,管網領域要解決黑臭水體治理以及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實際上要做的是提升管網對“保障水質、均衡水量、預調水位”方面的能力;“環衛一體化”中,前端垃圾分類和整個環衛系統的有機結合、中端垃圾資源化處理以及老百姓如何參與等問題都具有很大的挑戰,“環衛一體化”對固廢升級是非常艱巨的任務,也是平臺公司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網絡集約
環保細分領域市場機會及未來關注點
薛濤表示,2020年,公共環保服務各個細分領域運營市場預期如下圖所示:市政污水、垃圾填埋領域走向成熟穩定后,固廢、村鎮、管網領域在快速的增長期,這些領域是公共服務企業未來的重點布局。
細分領域市場預期
薛濤指出,未來地方水務企業在轉型升級之后仍需關注四個領域:
由傳統水務領域走向水環境領域的發展中,更多關注點在于“生態觀念”、“效果導向”、“輕資產服務”,仍需探索城鄉、市政工業、點源面源各要素平衡;固廢領域,由焚燒走向無廢城市的過程中,未來關注點在于整個物質流的控制和跨產業鏈的融合;村鎮市場,關注點在于如何從“鎮” 繼續有效下沉,并且必須要在“綠色農業”上破題;工業領域,關注點在于過程化的綠色制造與全生命周期和資源化。(相關閱讀→城鄉建設:集約、效率、生態——環保產業向環境產業升級)
同時薛濤強調,這四個領域中有三大共性問題值得更深入的思考:
一是環保的無縫監管。監管力度只會更強,這樣才能在環保資源化中有合理的土壤和可持續的發展。
二是產業與經濟升級的可承受力。中美貿易戰對工業和地方政府稅收帶來挑戰,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也進入到每一個環保細分領域中間。這就要求環境企業對各地實際的支付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有所了解。
三是“政、企、民”三者的和諧關系。薛濤指出,未來民眾在垃圾分類、管網管理等領域的商業模式探索中,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供水企業在這方面有一定先天優勢,因為供水企業本身是離民眾最近的。因此在新的政企民關系構建下,供水企業所發起的環保業務應該對整個環保公眾服務的破題發揮很大的作用。”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