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05 11:2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程云
近日,中國固廢網獲悉,甘肅武威涼州區靜脈產業園PPP項目已具備招標條件,發布資格預審公告,邀請潛在的社會資本方前來投標,資格預審截止時間為7月19日。
涵蓋四個子項目,總投資6.21億元
涼州區靜脈產業園項目包含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餐廚垃圾綜合處理項目、醫療廢棄物處理項目和生活垃圾填埋場四個子項目,其中垃圾焚燒、餐廚垃圾綜合處理為新建項目,醫療廢棄物處理項目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為存量項目的提升改造。
據悉,新建項目一期總投資54738.30萬元,二期總投資11814.84萬元,合計總投資73934.74萬元;涉及存量資產評估價合計7381.6萬元;一期新建投資及存量資產總投資估算合計為62119.9萬元。具體投資如下圖:
(1)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紅線內占地69937.63m2(合104.91畝)。一期800噸/日,配套建設一臺12MW汽輪發電機組,二期400噸/日,配套建設6MW汽輪發電機組,年運行時間不少于333天,年運行時間不少于8000h。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為1.44×108kW·h。
一期:建設期2年(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
二期:建設期1年(根據武威市垃圾處理工作實際情況酌情建設)。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采用機械爐排爐的焚燒工藝。煙氣凈化系統采用SNCR+半干法(Ca(OH)2溶液)+干法(Ca(OH)2干粉)+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塵”的工藝,其煙氣排放指標達到《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中相關要求,并適當超前。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垃圾滲濾液處理廠處理規模為600噸/日,處理后出水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05)中的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標準,回用于冷卻塔補水。生活污水經場內化糞池后排入廠區小型生活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用于廠區周邊綠化。焚燒廠循環排污水、除鹽水反沖洗水經過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用于廠區及周邊綠化。焚燒廠循環排污水、除鹽水反沖洗水經過污水處理站處理后回用。
(2)餐廚垃圾綜合處理項目
餐廚垃圾綜合處理項目紅線內占地13927m2(合20.89畝),綜合處理量為80噸/日,采用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協同處理工藝。建設期1年(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
(3)醫療廢棄物處理項目
醫療廢棄物處理項目為存量項目,位于產業園區中部,占地0.49hm2。醫療廢棄物處理項目2007年開工建設,建設規模3噸/日,醫療廢棄物處理項目已滿負荷運行,醫療廢棄物處理項目使用的壓力容器已達使用壽命、燃煤鍋爐不符合環保要求,政府已進行改造,更換8噸/日高溫蒸汽滅菌設備、燃油鍋爐及對廠區進行修整,改造投資410萬左右。
醫療廢棄物處理項目一期與2017年開工建設,目前已經完成處理規模提升改造建設內容,處理工藝采用高溫蒸汽滅菌+破損+衛生填埋,主要處理武威市市域范圍內的醫療廢棄物。
(4)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
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為存量項目,采用衛生填埋處理工藝,屬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配套工程,承擔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期間(建設期2年)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以及運營期間(28年)飛灰的處理。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占地面積445畝。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設計規模540噸/日,總庫容160萬立方,有效庫容136萬立方。滲濾液處理站30噸/日。
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分1、2號填埋區,2018年7月底生活垃圾填埋場1#垃圾池建成并投入運營,2018年12月底,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整體建成并投入運營。
新建項目BOT模式,存量項目TOT模式
本項目是一個綜合性工程,項目內容包括新建及存量項目,在操作時基于項目的類別進行區分。
對于新建項目,采用“建設—運營—移交” BOT 模式,項目公司負責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和移交,在運營期內,政府根據合同約定向項目公司支付服務費;服務期滿,項目公司以約定條件將項目設施完好、無償移交給區環衛所或政府指定機構。
對于存量項目,采用“轉讓—運營—移交” TOT 模式,醫療廢棄物處理項目直接按照資產評估價格轉讓給項目公司進行運營、維護;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由政府負責投資建設,竣工驗收合格后,按照資產評估價格轉讓給項目公司進行運營、維護。服務期滿,項目公司以約定條件將項目設施完好、無償移交給區環衛所或政府指定機構。
由區環衛所依照法定程序選定優秀的社會資本,由社會資本出資組建項目公司。
項目公司在合作期內負責本項目的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和更新改造項目設施。在運營維護期內,項目公司通過獲取服務費和售電收入、餐廚垃圾處理副產物銷售收入方式收回投資,并實現合理的投資回報,運營服務費將納入跨年度的財政預算。合作期屆滿時,項目公司將本項目設施無償、完好地移交給項目實施機構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機構。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