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8 14:11
來源:江蘇省政府
4.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工程。
規劃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工程項目共計77個,總投資143.51億元。項目建成后可以新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289.34萬噸/年、飛灰處理庫容525.98萬立方米。
5.污泥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工程。
規劃污泥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工程項目共計58個,總投資43.85億元。項目建成后可以新增城鎮污泥處理能力7052噸/日、工業污泥處理能力1042噸/日。
6.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建設工程。
規劃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共計61個,總投資56.26億元。項目建成后可以新增供熱管網151.03公里,新增供熱能力4365噸/小時,新增燃氣輸送管線606.22公里。
7.工業集聚區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工程。
規劃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共計124個,總投資21.45億元,包括工業集聚區污染源在線監控設施建設工程、工業集聚區及周邊環境質量自動監控站點建設工程、工業集聚區環境監控預警平臺建設工程等三個類型。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建立“統一監督、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以本方案明確的目標、任務、重點工程為引領,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負責統籌監督本方案的實施,市、縣(市)政府為責任主體,負責落實本方案的各項任務和項目,省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財政、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水利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精心指導、協調推進各條線工作,著力形成政府負責、指揮部統籌監督、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廣泛參與的組織實施格局。同時,各級政府要把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搶抓機遇,著力推進區域內環境基礎設施的完善。
(二)加大各類資金投入。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依法依規拓寬融資渠道。統籌安排預算資金和新增債券資金支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對有一定收益的環境基礎設施項目,探索試點發行項目收益專項債券。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低息貸款,加大在環境基礎設施領域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聯合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并通過對社會資本適度讓利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支持省生態環保發展基金在各地設立市場化子基金,鼓勵地方各級政府、環保部門支持子基金投資當地環保產業項目,并積極向子基金推薦優質環保產業項目,促進省內環保產業發展。積極推動設立融資擔保基金,推廣股權、項目收益權、特許經營權等質押融資,采取環境績效合同服務、授予開發經營權益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三)創新運行管理方式。
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集中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通過投融資、技術服務、項目管理等方式推動全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引進第三方服務機構對環境基礎設施進行集中式、專業化運營維護,在保證環境基礎設施高效穩定運行的同時,形成規模效益,提高人財物的利用效率。
突破傳統監管手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打造系統的環保信息監管平臺,實現現場檢查、環境數據與環保部門聯網全覆蓋,實時記錄傳輸企業、園區的各類排污數據,并定期對公眾公開,推進重點企業強制實行特征污染物排放數據實時公開,引導輿論監督并支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形成實時監控、現場檢查、輿論監督為一體的監管體系。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