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4 15:12
來源:石家莊政府
(二)加快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建設。根據國家規范和標準,加快完善收轉運體系,提高生活垃圾收集覆蓋范圍和運輸裝備水平。垃圾收集點,按照使用人口、垃圾產生量、收集頻率等指標,在街道、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合理設置滿足需要的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全面整治淘汰臟、破、敞口、易散落等不達標收集容器。垃圾轉運站,科學謀劃轉運站點布局,推進現有不規范生活垃圾轉運站升級改造,加快大中型標準化壓縮轉運站建設,提升轉運效率。跨區域處理生活垃圾的縣(市、區),要加快謀劃建設大型壓縮轉運站,進一步降低轉運成本,有效減少運輸過程二次污染。垃圾收運車輛,加速淘汰現有非機械、高耗能、密封性能差的生活垃圾收運車輛,向密閉化、機械化方向發展,保證生活垃圾收運過程無拋灑滴漏。
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垃圾收集點,根據村莊及周邊、城鄉結合部區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范圍、旅游景區和風景名勝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的需要,合理配備垃圾箱、垃圾投放點以及垃圾清掃工具。垃圾轉運站,農村生活垃圾轉運以鄉(鎮)或景區為單位建設轉運站,做到日收日運。各縣(市、區)根據垃圾收運模式和運輸半徑合理建設垃圾轉運站,集中連片、人口較少的若干鄉(鎮)可集中建設1座轉運站,每個景區根據需要設置1座或若干座轉運站,并配備相應的封閉式運輸車輛。轉運范圍覆蓋不足1萬人的,設置10噸/日的轉運站;轉運范圍覆蓋1-3萬人的,設置10-30噸/日的轉運站;轉運范圍覆蓋3萬人以上的,設置30噸/日的轉運站。垃圾收運車輛,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運輸采用密閉化方式,淘汰或改造敞開式收集設施設備,禁止隨意傾倒。
到2020年,全市計劃新增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160座,新增運輸車輛563輛,新增轉運能力10230噸/日。其中:市區、縣城計劃新增轉運設施81座(壓縮式轉運站50座),增加轉運車輛376輛,提升轉運能力7197噸/日;農村計劃新增轉運設施79座,增加轉運車輛187輛,提升轉運能力3033噸/日。
(三)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能力。各縣(市、區)要以滿足本地生活垃圾處理為主,兼顧周邊縣(市、區)以及離市區較近的村鎮生活垃圾處理需求,大力建設大型焚燒處理設施,實現垃圾全量化焚燒。鼓勵山區地區縣利用現有水泥廠對農村生活垃圾實行水泥窯協調處理。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則,與周邊縣(市、區)統籌謀劃建設焚燒處理設施。不具備區域統籌的縣(市、區)以轄區為單位謀劃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科學合理布點,實現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
要推進垃圾處理生態產業園區建設,對規劃的欒城、井陘、行唐、無極、贊皇等生態產業園以及正定、藁城、元氏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所在地,積極謀劃建設集生活垃圾焚燒、餐廚垃圾處理、污泥處理、糞便處理等部分或全部功能于一身的技術先進、環境友好的集約式、公園式環衛綜合基地。
科學選擇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路線,優先采用焚燒處理技術。大幅減少原生垃圾填埋量。在建設焚燒設施的同時,要考慮建設垃圾焚燒殘渣、飛灰處理等配套設施。每個縣原則上要謀劃建設1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建設規模不低于本地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的5倍。推進垃圾焚燒設施與垃圾衛生填埋場配合使用,衛生填埋場從原生垃圾填埋向焚燒殘渣填埋和應急處理發展。
推動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平原地區的農村,采用“戶分類、鄉轉運、縣集中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理。山區、丘陵地區的農村,優先采用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距離市縣垃圾處理廠(場)20公里以內的,應采用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理;其他邊遠山區、分散的農村,確實不具備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條件的,通過村莊自建或與附近農村組團建設處理設施,采取“戶分類、村收集、村處理”的方式,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
到2020年,全市共新建擴建處理設施14座。其中焚燒設施10座,日處理能力11050噸,資源化利用項目1座,日處理能力700噸;其他項目3座,日處理能力2200噸。
(四)資金籌措。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項目由各縣(市、區)政府主導實施,對政府參與的新建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序推進存量項目轉型為政府和社會資金合作模式。完善生活垃圾收費機制、體制,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收費標準,努力做到應收盡收,使垃圾收費能夠覆蓋合理處置成本,保障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經費。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資金、金融貸款優惠政策,統籌整合資金,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三、項目推進
(一)年度實施計劃
1、2018年度實施情況
元氏縣冀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主體完工,市區新建中轉站14座(壓縮式轉運站6座),購置運輸車40輛;縣城新建中轉站21座(壓縮式轉運站17座),購置運輸車輛62輛;農村建成轉運設施36座,購置運輸車輛128輛;城鄉一體化處理的農村比例達到95%以上。黨政機關、大中小學校(院)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全面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穩步擴大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范圍,同時再選擇部分醫院、農貿市場、大型超市等其他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開展試點工作。穩步擴大小區試點工作,將轄區30%生活小區居民戶納入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2、2019年度實施計劃
9月底前,欒城區中節能(石家莊)垃圾焚燒技改項目、晉州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元氏縣生活垃圾綜合處置工程項目、井陘縣石家莊生活垃圾綜合處置工程項目、鹿泉區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示范工程投產運營,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凈增3250噸/日。6月底前,計劃2020年完工的8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其中焚燒設施6座,資源化利用設施1座,生物干化設施1座)全部完成前期手續并進場施工。
市區新建中轉站15座(壓縮式轉運站7座),購置運輸車輛214輛;縣城新建中轉站7座(壓縮式轉運站5座),購置運輸車輛9輛;農村建成轉運設施11座,購置運輸車輛22輛。城鄉一體化處理的農村比例達到96%以上。各縣(市、區)政府將所有企事業單位、商超、農貿市場等公共機構全部納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和考核范圍。各縣(市、區)政府總結生活小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將轄區50%生活小區居民戶納入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3、2020年度實施計劃
9月底前,藁城區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無極縣石家莊生物質焚燒發電項目、新樂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處理項目、行唐縣焚燒發電廠、趙縣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靈壽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平山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定縣靜脈產業園(一期)投產運營。本年度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凈增9700噸/日。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